于有趣的文字中 读出“四多” 趣评《有趣的合肥地名》
作为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和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丛书,《有趣的合肥地名》终于付梓,于我而言,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到晩上回家动笔写这篇评论,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不仅是自己参与了部分文章的撰写,而且读到了常河、张建春、张扬、葛慧芝等许多老朋友的大作。
著名历史地理学科专家葛剑雄说:“我感到地名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因为任何地名的产生,一般都反映出当时这个地名出现、存在和延续的一些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规范地名的使用,地名的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在于传承文化和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使地名资源能够为我们今天和今后所用。”
这段话较好地诠释了地名传承和挖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该书主编张步根先生在宣口工作多年,本身就是一名文化学者,还是中共安徽省委讲师团选聘的基层宣讲专家,先后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安徽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文章500多篇,组织编著的多部社会科学普及丛书获省市奖励表彰。他在谈到本书编撰初衷时说,就是想通过挖掘和提炼蕴含在庐州大地上的地名文化,传承和弘扬散落在合肥历史上灿烂的人文血脉,古风今韵,传古颂今,从而教化、感奋大家,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正能量价值取向。
我是一口气用三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读完《有趣的合肥地名》第一册(第二册即将出版),57个地名故事(两册共113个),范围涵盖了区划调整后的大湖名城,包括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以及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涉猎地域广泛,涉及地名众多。
与以往的地名作品相比,本书有以下“四多”的特点。
一是作者数量多,生活背景和写作成长路径迥异,既有著名作家、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也有普通市民等。但是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从选题确定到谋篇布局,包括召开了十多次的“诸葛亮会议”,确定了文化散文这一文学形式,后期又在初稿中反复打磨,终于使得写作风格尽量趋于统一。
二是入选的地名多,浩如烟海的合肥地名资源,虽然为作者采写提供了源泉,但如何遴选也令大家颇费周折,手心手背都是肉,放弃哪个都依依不舍。不过毕竟篇幅有限,最后只能删繁就简,整理归类,采写最有代表性的地名。
三是阅读、参考的文献资料多。地名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创作,必须在实地采访、口述实录、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动笔,功课必须做得扎实,不能有硬伤是最基本的要求。以我自己采写为例,先后多次去了省市图书馆,甚至登录国家图书馆的网上电子资料系统,查阅的书有《史记·货殖列传》《宋史》《清史稿》《香花墩志》《嘉庆·合肥县志》《续修庐州府志》《北京安徽会馆志稿》《中国历史地理十讲》《江南通志》等几十种,如此,才能保证无一字无出处。
四是文学趣味多多,比如常河的《你爱明月妆台,我念拱辰烟火》,标题都洋溢着浓浓的雅趣;张建春的《水泊三河》,用鹊渚、鹊岸、鹊尾为经,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为纬,织成一幅独具魅力的皖中名胜画卷;还有葛慧芝《崭新的罗塘》、张扬《姑娘巷闲话》、刘宏江《记忆禹庙岗》,都是于平淡中见功夫,以故事带主题,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和快感。
正因为有这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趣的合肥地名》甫一亮相就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诚如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有趣的合肥地名》是一种动态研究地名文化的优秀成果,也是普及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城市记忆的优秀人文科普图书。
所谓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这本书基本上做到了!
□李云胜
新闻推荐
迁出户口能否享受拆迁补偿 肥西县花岗镇大建办:正在等县里研究
肥西县花岗镇大建办:正在等县里研究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