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过高山大河 1978年肥西县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实
○万里召开包产到户农业座谈会会址程玲/摄
历史如书,轰隆作响地一页页翻过。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41年前,发生在肥西山南小井庄那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历史剧幕的初始动因,竟然是缘于一场旱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元年,注定是我们当代史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特殊年份。而这一年让安徽农民最刻骨铭心的,则是淮河流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尤其是处于江淮分水岭区域的肥西等县,田地板结龟裂,灾情格外严重,农人们每天早晨爬起来就看天,然而骄阳似火万里无云。
从春天起无雨,肥西县境内的三条主要河流缺水断流,1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众多塘坝枯竭现底,不但农田干枯,庄稼枯萎,连人畜喝水都发生了困难。除少数地方早稻有些收成,晚秋作物基本无望,许多生产队甚至绝收。至本该金秋收获季的9月底,全县72万农业人口中受灾人口超过66%,达到了48万之多。
灾情危急,刻不容缓!安徽省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在会上提出了“借部分土地给农民种麦保命”的想法。
历史的脚步在重要的节点上往往会突然加快速度,请注意以下时间的连接:省委常委紧急会议9月初召开,“借地种麦”的决定还没来得及向各地传达,万里的讲话内容便飞快地传遍全省。9月15日晚,绰号“汤大胆”的肥西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在黄花大队主持召开大队党支部扩大会议,传达了当时对农村生产力有松绑作用的“省委《六条》”和“借地种麦”的精神,商议如何把地“借”出去分给村民,争取多收点粮食度过饥荒。一直激烈讨论到凌晨,终于制定出了具有“包产到户”责任田性质的“四定一奖”的办法细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9月17日黄花大队开始“借地”,仅仅两天,除了一些不宜秋种的土地之外,其余的田亩转眼间就全部分包掉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空前的激励,男女老少齐上阵,硬是起早摸黑地锹挖肩挑,排除万难地完成了越冬小麦和油菜的播种。
这一年,中国正在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又是仅仅两天,9月21日,一封状告汤茂林要把山南区十万人带向何处去的举报信,寄至安徽省委和六安地委。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得知黄花大队试点“借地”的消息后,山南区所属的各个公社纷纷要求也要照此试行。其中馆西大队的小井庄生产队则干脆将“四定一奖”这个纸上的分配方式也取消了,把全队所有的田地统统包到农户的头上,使“包产到户”责任制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每一位小井庄的村民都记住了这一天:1978年9月23日。翌年,山南农民用超过上一年三倍的粮食产量,对他们昨日的选择做了最好的阐释。那天我们仿佛看到凤凰涅槃冲天而起,振翅飞过了高山大河。
后来一位伟人这样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
□周旗
新闻推荐
城管局大力整治出店经营为进一步提升城区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县城管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肥西县城管局城区出店经...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