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 合肥教育亮点纷呈

江淮晨报 2019-10-14 08:15 大字

“十一五”以来,合肥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市辖肥东、肥西、庐阳、蜀山、包河、瑶海等6县区先后进入全省教育强县(区)行列,占全省1/6强。学前教育被确定为国家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全国先进,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合肥磨店职教基地初具规模,民办教育成集团化发展态势。同时,还在全国首创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百分之百录取到高中学校就读”,合肥三十五中西藏班被国家教育部誉为民族教育的“合肥现象”。

扩充优质资源迈出坚实步伐。2007年,市政府投入近20亿元将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师范附小等3所老城区名校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3所新校总用地798亩,建筑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3校招生规模都是以前的3倍。2008年,投入5.5亿元把省示范高中合肥八中整建制迁入政务新区办学,新校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招生规模由以前的每年600人增加到1650人。2009年,建设合肥五十中新校区,将合肥四中、合肥六中合并成立新六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仅2008、2009年合肥市撤并整合中小学校达142所。名校迁址扩大规模,薄弱学校撤并整合,基础教育形成新老城区并驾齐驱、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肥西县是安徽省开始实施“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试点县,“一破三立”经验为推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三县全面实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7年,合肥市市区全面实施“以县(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肥十八中整体划归包河区政府管理;2010年,将12所市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下划区政府管理。

首创常规管理“一站式”督导检查。为克服多年来机关对学校多头检查、评估乱象,减轻学校和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接受多头检查所增加的负担,从2007年开始,合肥市在全省首创常规管理“一站式”督导检查制度,将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工作,通过年底“一站式”进行,检查方案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实行量化打分,检查结果书面下达到学校,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跟踪督查,促使学校整改落实。“一站式”检查,既帮助学校总结推广办学经验,指出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减轻了学校的负担,为学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创造了条件,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

创新高中名校招生举措。2006年,合肥市实行合肥一中、六中、八中3校联合招生,3校高一招生按照同一个志愿、同一个分数线录取,录取后由电脑均衡派位,安排到3校就读。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联合招生,激发三校办学活力,形成三校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2005年,合肥市拿出32所公办中小学作为定点学校,共有5686名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合肥市定点学校。2008年这一数字更是突破两万人,定点学校数量也从2005年的32所发展到2010年的115所,布局覆盖合肥7区3县,农民工子女已经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义务教育。2007年开始,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与市民子女一样纳入经费保障体制,同时将省示范高中招生向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放开。2010年更是响亮地提出为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做到五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有学上,百分之百上公办学校,百分之百享受“同城待遇”,百分之百与本市户籍考生录取省市示范高中“同等标准”,百分之百可录取到合肥市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特别是“百分之百可录取到合肥市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是合肥市的一个创举,受到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倾力打造职教基地。2008年打破职业教育部门、行业办学界限,计划将把市属15所职业学校进行整合,整体搬迁到磨店职教基地。2009年10月,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正式在磨店开学。当时职教基地已雄姿初现,与城市西南部的大学城遥相呼应,成为闪耀在合肥两翼的“教育明珠”。

合教石

新闻推荐

紫蓬确保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紫蓬镇推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新举措,对办理工作提出“四个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规...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