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上“风光”更好了

合肥日报 2019-09-23 01:03 大字

(上接1版)“几十年前,家里收入主要靠种地,一季麦子一季稻,也就只能解决温饱。”如今,黄经信将家中的土地流转了出去,除去一年2000多元的租金,在小区里养护绿化打零工一天能挣七八十元。由于小区环境的卫生由物业公司统一负责,不少村民也在物业公司找到了保洁、保安的工作。

忙碌了一天,一到晚上邱集新村也是格外热闹。“过去农村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现在到处是跳广场舞、打篮球的,还有看露天电影的。”村民们都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盘活用地,腾出发展新空间

同样受益于土地整治的还有回乡创业青年柳志。今年39岁的柳志是土生土长的邱集人,2012年在外从事外贸生意的他,回乡时惊喜地发现,过去是高低不平的农田、杂草丛生的沟渠,现在小田变大田,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回收来的秸秆,粉碎加工发酵后可用来种植菌菇,菌菇的废料又可以变成有机肥,用来种植秋葵、蒲公英。”目前,柳志已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食用菌及深加工产品。“父母那辈耕作完全靠人力和畜力,现在机械化投入,让农业更加现代化。”柳志介绍道,在基地上料用铲车、投料有输送带、浇水有微喷灌溉,下一步还计划用上自动采收蘑菇的机械臂。通过互联网销售,柳志的公司最高峰一天有上万元收入。

同处在江淮分水岭的肥西县官亭镇,也因土地综合整治而焕发生机。该镇引进安徽万利合资、燕之坊,计划投资36亿元,启动了5万亩碧根果综合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种植、研发、观光、采摘和优质果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据初步测算,当地群众年人均收入将增加近2000元。土地整治下,在合肥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类似的现代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加速跑”。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肥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9月19日上午,中共肥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