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源 与两个胖子的谜语

合肥晚报 2019-08-26 01:03 大字

合肥之源,源自东、南淝水交汇之处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记得去年8月9日,蜀山区曾召开“魅力蜀山 合肥之源”专题研讨会,我和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戴健、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怀宇、合肥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马骐、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一起应邀出席,并对塘岗遗址、鸡鸣坝遗址、古江淮运河遗址、凤凰墩古墓等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可能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著名的谜语:两个胖子结婚,谜底就是我们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合肥。

人们常用“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来形容合肥,那其实已经点明了这座城市的地理坐标。而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更是彰显了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之间位置的重要性。难怪自古以来,兵家将其视为必争之地。

参与考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水之源支撑“合肥之源”,考释合肥之源,首要的是考释水之源。我国最早解答词义和名物的工具书《尔雅》“释水”篇析“肥”:“归异出同流:肥”,就是说同出一源又归往不同方向为“肥”。“肥”的这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均没有,只有《辞源》里有。

戴健先生说,正因为工具书对“肥”解释多不全面,导致人们对“合肥”这个地名所蕴含的丰富水文化阙如了解。其实,古人对“合肥”的考证是多角度的,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析:“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现存的一些史书典籍和碑刻铸件(如明教寺大钟),还能看到“合淝”字样,这说明合肥之源源于水。

关于南淝河的源头,曾经在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鸡鸣村听当地人说,那里是南淝河的发源地,这虽然已经被证实有误,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早在唐代庐江郡守卢潘的《庐江四辨》里面就有记载:“今按肥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而在一本名为《世事沧桑话合肥》的书里也有相似的文字:“淝水发源于鸡鸣山,向北流二十里一分为二;其一向东南流入巢湖,另一向西北流入淮河”,不仅提到了南淝河,还说到了东淝河。

两个“胖子”之一南淝河古名施水,紧贴着合肥老城,为古护城河的一段,经巢湖流入长江。可能是受地理勘察技术上的限制,历史上对于南淝河源头之说还有好几种,比如兰家山说、紫蓬山说、小蜀山说、将军岭说和乱流说等。

2009年,安徽水文局、合肥水文局、合肥市水务局和肥西县水务局等单位联合进行了一次南淝河探源之旅。他们从南淝河闸、滁河干渠溯源而上,最终确定,南淝河正源为董铺水库上游河道北源右支,始于江淮分水岭东南侧,跨肥西长丰两县交界处。南淝河最初形成地表水流的源头部分为江淮分水岭东南侧的肥西和长丰两县交界区域,肥西县高刘镇岗北村何老家西北侧的红石桥。

而另一个“胖子”东淝河上游有东淝源、西淝源,属于淮河流域水系。东淝河西干出六安市龙穴山,东干出肥西县大潜山,东西两干至董铺会合后北流注入瓦埠湖。瓦埠湖水出钱家滩,经东津渡、寿县城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后,北流3公里注入淮河。

□李云胜

新闻推荐

突击检查 肉食品市场

本报讯近日,肥西县官亭镇组织市场监管、动防办、食安办、安监办、动检办、执法局、派出所等单位,对辖区肉食品市场开展...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