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奔波“疫”生 肥西七旬老人从医45年,见证乡村医疗条件巨大变化
本报讯(通讯员 刘维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文/摄)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上世纪60年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很多人即便得了小儿麻痹症,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70岁的汤大云曾担任肥西县廿埠大队村医疗室的医生。虽然是一名“赤脚医生”,从医45年间却没出现一次医疗事故,全村没有出现一例小儿麻痹患者。
汤大云1963年考上中学后,因父亲意外去世,他只能放弃学业回家务农。随后,国家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由于汤大云有学习功底,1970年,汤大云被生产队长推荐去公社卫生院参加每月举行的业务培训。
由于没有任何医学方面的基础,除正常业务培训外,汤大云买来相关医学书籍反复研读。走上工作岗位后,汤大云对当时大队下面29个生产队逐一摸排,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而疫苗接种更是他首要宣传的任务之一。
汤大云制作了一个登记册,详细记录村里每个孩子的接种情况,并且定期通知家长前来接种。在电子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汤大云笑言自己有一个“超强大脑”。小小的乡村卫生所,汤大云觉得承载的意义非常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定不能忽视健康问题。”
当初,那些看到汤大云就会躲起来的孩子们,如今早已成家立业。但是每当看到汤大云,大家都会称他一句“汤医生”。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卫生组织官员来安徽考察,廿埠大队被选为肥西县的考察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获得了联合国官员的称赞。
1987年,汤大云正式通过医师专业考试。不知不觉,汤大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45年,2015年底,他正式退休。谈及他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老人感叹条件实在太好了,“有B超室、心电图、化验室等,老百姓治疗环境越来越好。”汤大云告诉记者,如今社区实行了签约家庭医生,如果出门不便,医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涨价”成为农药行业的一大关键词。受趋严的环保压力影响,从去年年底至今,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因环评不达标被关...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