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绘丹青 痴心寄牡丹 文人画家周哲波和他的牡丹画

安徽商报 2019-05-27 01:18 大字

12年中学语文教师、4年大学语文兼职教授、2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中文和英文高级编辑、出版多部著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新安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新安书画院副院长周哲波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少时爱丹青,十几年寄情于牡丹画,周哲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现今少有的“文人画家”。

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是中国的国花。周哲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花牡丹画走进千家万户,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十几年痴心绘牡丹

周哲波1948年岀生于合肥市肥西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他便喜欢绘画。2003年,他开始正式学画,师从北方牡丹画王孙玉德教授。2005年,周哲波加入安徽省美术家协会。2006年,安徽日报发表了《周哲波:从作家到画家》的专题报道,2007年,《作家通讯》介绍了周哲波及其牡丹画。

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绘画技艺,2008年退休后,他自费到中国美院脱产读了两年国画研究生课程,受到潘天寿、黄宾虹、陆抑非第一代和第二代精英弟子的亲授。每天专注学艺,课外刻苦练习,两年的美院时光让周哲波的绘画技艺有了质的飞越,更为他以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哲波爱牡丹,也爱画牡丹。在他看来,牡丹是国花,结构丰满,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象征着祖国民族大团结,寓意美好。但刚开始画牡丹的时候,周哲波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中国美院徐家昌老师看了他一幅牡丹画,赞赏之余建议周哲波另选一个画种去主攻。“哲波,你是个文人,不同于一般,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他开始画鹤,画了一百多张。但周哲波还是难以割舍对牡丹的热爱。“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哪怕不当画家,不成大师,我也要画牡丹。”

周哲波潜心研究牡丹画。他几次远赴洛阳,在繁花似锦的牡丹园里一待就是多日,每天就是看牡丹,画牡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牡丹越画越好,数年后,得到业界专家如著名画家郑伊农先生的认可。潘天寿入室子弟、中国美院资深教授叶尚青看了周哲波的牡丹画作,大为赞许,欣然提笔书写了“文人画家周哲波”,予以肯定和鼓励。

开创独特牡丹画风格

牡丹画备受欢迎,但如何能让画中的牡丹艳而不俗,雅俗共赏?周哲波尝试把南画的淡雅与北画的浓墨重彩融合,让南宗北派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雅俗共赏的全新艺术视野。在构图和意境上,他又结合学院派与草根派特点,使作品既灵动而又有思想内涵。

传统水墨画牡丹多用墨色描绘叶子,但老百姓不喜欢。但若红花绿叶,又显得艳俗。周哲波就尝试用水墨画衬托牡丹。传统牡丹画法要么写意,要么工笔,周哲波不落俗套,独辟蹊径。他画的牡丹采用中国画的没骨画法,兼工带写,又汲取西方绘画元素,使得画中的牡丹不仅饱满艳丽,更有立体感,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不仅擅画,周哲波更擅书法,能写诗入画。他的牡丹画诗中有面,画中有诗,诗画交融,诗情画意,文学的意境和意象蕴舍在画作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让中国牡丹画走向世界

周哲波得牡丹画被誉为“周牡丹”,他也成了著名的文人画家。不少人慕名而来,不管是求画,还是求学,周哲波都热情接待,倾心相授。2009年,周哲波曾经在天涯论坛上发表过《画家要走出彼得堡》等两篇文章,呼吁画家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面向大众,多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让艺术真正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近年来,周哲波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好“传、帮、带”,培养了不少弟子。他还多次参加文化下乡活动,赴安徽省甚至甘肃等地农村,把周氏牡丹画带给农民朋友。周哲波还给为的“周哲波牡丹画”注册了商标,希望有更多热爱绘画的人能了解牡丹画,爱上牡丹画。"真心热爱,可以免费。外国朋友想学画中国国花牡丹,我也免费。"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周氏牡丹画走进千家万户。”周哲波说,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美美与共的美好未来就在眼前。“希望中国牡丹画也能沿着一带一路走得更远,走向世界。”

元元/文 刘职伟/摄

新闻推荐

合肥两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被通报激励支持项目将可获得国家奖励政策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落实有关重大...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