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家 师德表率 合肥市特级教师风采录(二)

合肥晚报 2019-04-18 01:00 大字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称号,评选特级教师,意在引导广大教师学习特级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合肥,也有一批受人尊敬的特级教师,他们政治上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务上勇于创新,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成就孩子 稳稳幸福

合肥市第九中学王岚老师

1999年,王岚作为新大学毕业生来到合肥九中任教,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王老师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用心摸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把书教好。每当她看到可爱的学子、看到他们求知的明亮眼神、看到他们纯真的灿烂笑脸,感觉就是自己为成就孩子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王老师说:“我们在九中奋斗,见证九中发展,这就是稳稳的幸福。”从校园整体改造,到评为省级示范高中,再到现如今全省公办高中首家小班化试点花落九中,现代化的合肥九中新校区在新站区启动建设。还有合肥九中近年来高考录取人数的节节攀升,每个稳健的前进步伐中,都凝聚着像王老师这样的教育人踏踏实实、勤奋耕耘的汗水。

王老师在学校工作、生活,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多,在生病的时候、意外受伤的时候、家庭面临困难的时候,仍然把学校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克服自己的困难坚守岗位。王老师经常想,与其说是教师引领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不如说孩子们也在滋养着教师的生命。教育本来就是一场关乎心灵的交流,一场生命的盛宴。做喜欢的事业,她的内心得到的是稳稳的幸福。

守望阵地 等待喜悦

记合肥市第六中学吴蓉老师

吴蓉老师从一个懵懂的师范毕业生一路走来,她感觉自己是通过“读书与成长、思考与践行、梦想与等待”三个环节不断进步,守望着教育教学这块阵地,等待着风吹麦浪时的喜悦。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课堂上不仅需要传授绘画技艺,更需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领会美育的意义。于是,读书成了吴老师的一条“捷径”。她反复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把课本中的图文变成立体的画卷,重返课堂时不再照本宣科;她“走近”吕淑湘,感悟培养学生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于是长期持续地开展社团活动、编写非遗校本课程,在校园的每一处展示学生的作品,让这里成为他们寻寻觅觅最美的“写意”;她“聆听”魏书生,设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课堂,让学生做“小先生”,展示对美的探索和发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孩子的母亲,吴老师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推广和力行美育教育等公益事业,通过爱心捐助、爱心支教等多种形式,发起或参与针对贫困儿童(家庭)、流动留守儿童(家庭)的公益项目及活动。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公益活动中,吴老师的体会到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人生,她相信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不忘初心 专业匠心

记肥西县第三中学方必发老师

方必发老师在乡村中学工作了七年,其间他什么课都带过,人们戏称他为学校的“救火队长”,这样的执着和坚韧源于心中对教育的大爱。如果说,乡村中学那段经历是方老师的人生铺垫,那么,2004年,方老师被选调到肥西三中,则开始了他教育事业的“腾飞”。

“务实求真、淡泊宁静,努力做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是方老师的追求。天道酬勤,多年的积淀和磨练,形成了他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风格—— “简化、优化、诗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方老师倡导“工匠精神”,坚信教育需要精雕细刻,需要精益求精。他踏实备课,认真上课,诲人不倦。他积极推行“三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厌其烦地“授之以渔”,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年来,方老师一直担任普通班班主任,有的同事抱怨学生,他却独辟蹊径,守住一间教室,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真爱积极推行“唤醒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春播万粒子,四季花满园”,方老师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历经时间的打磨与洗礼过程中,抽枝发叶,含苞吐蕊,次第绽放,光彩夺目。

忠于职守 甘于奉献

记合肥市第八中学方海霞老师

方海霞老师一直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奉为圭臬,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是她坚守教师岗位的初心和追求。

班主任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方老师连续担任了七届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坚持以“四有”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品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自觉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例如,她利用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荣誉感,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教学法,努力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转化成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方老师还注重教学研究,以此提升教学能力。作为学科主任,她重视教研组建设,积极调动组内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在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中,有四位老师荣获国家一等奖,三位老师荣获合肥市“智慧课堂”一等奖。

有人问方老师,究竟是什么让她勤于奉献、默默耕耘? 方老师认为,全国著名师德模范刘让贤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获得。”

心系学子 培养自信

记合肥市第一中学郑汉洲老师

在合肥一中,有一个学力提升班,实行分层教学,学校领导决定由郑汉洲老师牵头并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为此,郑老师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郑老师经常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上学期,一女生的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妈妈离家出走,郑老师就以“爸爸”的身份写申请为她减免学费、申报贫困资助,自掏腰包给她支付在校的生活费;面对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郑老师主动给他们进行义务辅导,为他们购买资料,帮助他们消除一切顾虑。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郑老师还专门设立了“梦想接力”,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在纸上,装入一个精致的盒子里放在教室正前方,让学生时刻心怀梦想;专门买来精致的笔记本,作为接力日记,每天有一个学生主写,抒发他们的感受,大大缓解了住校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郑老师每天都进行点评,接力日记成了郑老师和学生互动、沟通的桥梁。

郑老师说:“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情感教学 托举梦想

记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杨敏老师

1995年8月,杨敏老师踏上了三尺讲台,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化作滴滴雨露,浇灌稚嫩幼苗,开启谱写人生精彩乐章的序幕。多年来,杨老师始终以名师的行为、品德、修养、学识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尤其把名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影响、感动学生,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托举梦想。

杨老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独创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爱孩子、激励孩子”的“情感式教学法”。多次受邀在合肥市、阜阳市、寿县等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展示公开课,生动精彩的课堂受到师生的高度赞扬,曾荣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合肥市第三批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杨老师无论是专题研讨,还是联袂教研,她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始终通过名师的示范指导,引领大家透析教学热点,把握课改动态,诊脉鲜活课堂,实现整体学科的同步发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不争春色不避霜、只为秋实绽芳华”、“待到花香四溢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杨敏老师心中“最明亮的那方”! □ 何新宇 费勇 李德凯

新闻推荐

桃花就业创业见成效

为劳动者量身定制就业培训,共培训劳动力1200人次;举办桃花镇秋季贫困人口企业用工推介招聘会、“接您回家,家乡就...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