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化” 变废为宝 小秸秆综合利用带来大效益

合肥日报 2019-04-10 07:18 大字

都说小小秸秆浑身都是宝,真有这么神奇?4月9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之际,记者走进肥西县严店乡进行探访。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大有乾坤。曾经令农户头痛的秸秆正在变废为宝。

化身基料长出“幸福菇”

棚外,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万物;棚内,一丛丛的平菇、袖珍蘑菇在菌棒上比赛似地撒欢生长,农户们采摘着蘑菇,忙碌而喜悦……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严店乡三元村王西队扶贫产业园见到的一幕。

严店乡是传统农业乡镇,广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一到收割季节,秸秆遍布田间地头。过去,除了还田,就是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

“秸秆粉碎发酵后,可以作为种植食用菌的基料,不仅环保,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严店乡副乡长余刚强介绍,2016年该村农户王德兰与朋友投资60余万元,租地25亩建设大棚生产蘑菇,取得了不错的效益。2017年,严店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投入扶贫资金79万元,在王德兰已有食用菌大棚的基础上再扩建20亩,成立了三元村扶贫产业园,生产平菇、袖珍蘑菇。

“如今,产业园每年利用农作物秸秆约30吨,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余刚强如是说。

不仅如此,该产业园每年还向三元村委会分红6万元。“6万元分红分别用于支付土地流转租金600元/亩,共计1.2万元,33户贫困户户均收益1000元/年,共计33000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三元村村干部介绍,产业园在吸纳就业、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等方面成效显著。

气化炉中“化身”衍生品

在距离三元村扶贫产业园不远的安徽德博永锋新能源有限公司内,秸秆正以另外一种方式产生价值。

走进该公司原料仓,里面堆放着大量稻谷壳、稻草,一名工人正在操作铲车,准备将稻谷壳、稻草运送进气化炉。“这些原料都是通过当地的经纪人收购上来的,进入气化炉后,经过气化热解可以生成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替代天然气输入到蒸汽锅炉中,产生工业用蒸汽,输送到附近的工厂企业,可以用于产品烘干、消毒。”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气化炉还产出生物质炭、炭基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

走进监控室,记者通过视频看到,进入气化炉的秸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逐渐分解,进而实现综合利用。“我们是2018年安徽省秸博会招商项目,一年可以消化3.2万吨秸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谈及效益,该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企业年产蒸汽8万吨,蒸汽单价230元/吨,年蒸汽销售额1840万元;生物质炭1万吨,炭单价1300元/吨,年炭销售收入1300万元,总计3140万元。生物质原料收购成本400元/吨,年原料成本1280万元。“扣除其他成本约1080万元,企业年利润780万元,我们还带动了120人就业。”

引入掌握核心技术企业

据了解,2018年,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年全市域秸秆禁烧扎实推进,基本消除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与此同时,合肥市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上转变。(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上派镇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排排农房错落有致,庭前屋后种满鲜花果树,干净整洁……日前,记者跟随社区巡查车来到上派镇前进村,经过一轮...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