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里看电视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2-14 11:48 大字

1979年7月25日傍晚,夕阳还留着余辉。肥西县山南公社唐大郢生产队就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社员们扶老携幼,三三两两地来到生产队的场地上。原来,生产队的电视机即将放映了。

作为记者,当晚,我有幸和社员们一起度过盛夏中一个愉快的夜晚。

电视开映前,生产队部分干部、社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购买电视机的前后情况。

唐大郢生产队1976年以前,还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回销”的穷队,每年春季,还有一部分社员外出要饭。随着“省委六条”政策的逐步落实,农业生产有所提高。去年秋借地种麦后,又搞起了包产到户,社员们的劲头更大了。眼看着午季又是一个特大的丰收,人人心里乐开了花。 4月中旬的一天,一个社员向队长提议说:“我在山南镇上看到电视啦! ”他神秘地说:“那家伙就像小电影一样,真得味!我们何不买一台来乐乐呢! ”他还打听了价格,说名叫英雄牌的,只要230元一台。

买电视机,这可是件大事!队里召开了社员会进行讨论。会计邓永田拿起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说:“三中全会决定粮食加价,午季超售1000多斤小麦,就能买一台电视机。 ”

“讲1000斤小麦,要10个人挑,要讲薄荷油(一种经济作物)呢,只要一小拎! ”一个社员说:“我在心里算了一下,只要卖17斤薄荷油,一户一斤就足够了! ”

队长蔡成明插话说:“前几年,肚子吃不饱,社员们天一黑就关起门睡闷头觉,谁还有心思娱乐呢!如今,包产到户后,自由了,有劳有逸,不愁吃,不愁穿,大家看出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心里更欢了,都想买一台电视机乐一乐! ”这样,社员会一致同意买电视机。

4月24日傍晚,唐大郢生产队像过节一样热闹,全队男女老少站在村头迎接电视机。从此以后,看电视成了唐大郢生产队社员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到晚上,有孙子扶奶奶的,有爹爹牵孙子的,也有妇女抱小孩的,纷纷聚集在电视机前。从荧光屏上,社员们不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还学到一些科学知识,了解了国内外大事。

一阵开台的锣鼓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电视开映了。今晚的电视节目是周信芳的舞台艺术 《下书杀惜》和《徐策跑城》。这两个传统剧目,很适合老年人的口味。记者注意到,有的老人看了周信芳精湛的艺术表演,乐得胡子直撅;有的还向青年人小声解释说:“《下书杀惜》,以往又叫《楼台杀惜》,是梁山上一百单八将的一个故事。 ”

荧光屏前,不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人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晚间9时30分,放映结束了。多数人散去了,就近居住的几个社员还兴致勃勃地向记者畅谈他们的愉快心情。一位名叫李宗之的社员告诉记者,以往唐大郢是个穷队,而他家又是队里的一个穷户,1976年春,家里的小孩还外出要饭。他感慨地说:“现在呀,白天干活,晚上看电视,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想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

“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另一个社员接上说:“今年的庄稼长势特别好!(包产到户)只要让我们干三年,粮食就会多得没处放! ”

电视机当时是件稀罕物。在城里,一般居民也买不起。记得当年我家住在六安四中,学校买了一台,只星期六晚上在教学大楼前面的场地上放映。这晚,我家两个女儿像过节一样高兴,早早地搬两个椅子去排队。可见,在当时,农民看电视是条真正的新闻。于是,我将上述见闻写了一篇通讯,发表在1979年8月8日的《安徽日报》上。可惜,当时“包产到户”四个字不能见报,只能用责任制来代替,这是一种无奈。

“包产到户后,自由了,有劳有逸”,队长蔡成明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农民有休息娱乐的自由了。 ”

汪言海

新闻推荐

年末合肥供地力度不减 本月仍有多宗居住地块待出让 专家分析:今年合肥土地市场呈平稳发展态势

进入12月,合肥市本年度的土地出让计划也即将画上句号,但土地的供应量依然热度不减。在6日进行的一场土拍中,合肥市共出让土...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