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巧转型 转出好生态

安徽日报 2018-10-10 11:48 大字

本报记者 许蓓蓓

日前,记者来到肥西县铭传乡墩塘村采访当地猕猴桃种植大户陆全堂时,听到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好意思,都是找我订购猕猴桃的客户。最近的订单一直比较多。”他一边忙着接电话,一边向记者解释道。

在陆全堂的猕猴桃种植大棚,记者看到一株株猕猴桃的藤蔓顺着架子四处攀援,连成一片“绿海”。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深绿色果子挂在枝头,圆滚滚的煞是可爱。 “绿海”中,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鲜果。 “没想到今年卖得这么快,短短10天时间,就已经卖了3万多斤了。今年产量预计有10万斤。 ”看着丰收的喜人场景,陆全堂喜不自胜。

“往年一片白,如今一片绿。 ”看着满眼的绿色,陆全堂感慨道。面对记者的疑问,他笑着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1993年,22岁的他尝试着在村里养鸭,因为当地养鸭人很少,市场刚刚打开,他的鸭到年底便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陆全堂继续扩大规模,最多的时候养了10万多只鸭,还带动了周边好几个乡镇的农户养起了鸭子,他也成了群众眼中的“致富带头人”。“那时候真的是‘乡间一片白\’。 ”陆全堂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陆全堂种起了猕猴桃,由“白”转“绿”呢?肥西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该县畜禽养殖业存在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养殖无序化的问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为使畜禽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2013年该县出台 《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将全县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铭传乡生态环境良好,当地畜禽养殖被划入“限养”区域。由于陆全堂养的鸭数量多,对水体有一定污染,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他逐渐减少养鸭规模,并开始探索一条转型之路。

多番思考和调查过后,陆全堂决定种植一种营养价值高,当地又很少种植的水果——猕猴桃。 “猕猴桃产量低,市场售价高,同时易于运输、耐储存。且我们这里处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大,排水快,种植条件很适宜。 ”于是他很快租下了当地农户的300亩荒地,用于种植猕猴桃。

“都说猕猴桃容易得病虫害,我种的却很少有病害。 ”陆全堂说,其奥秘就在于他从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一来植株反而长得更加健康茁壮。记者摘下一颗猕猴桃品尝,发觉其丝毫没有苦涩的味道,十分甘甜味美。 “我已经给基地的猕猴桃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注册了商标。 ”陆全堂介绍,目前他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000多亩,下一步他打算带着当地农户一起干,帮助大家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肥西县紫蓬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为加强辖区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提高垃圾分类效率,连日来,肥西县紫蓬镇组织团委、妇联、文明办、执法所以及村(社区)志愿...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