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蜂蜜水喝出健康
养蜂人又被称为“吉卜赛人”,他们一年四季在外奔波,风餐露宿,蜂农也成为一种十分辛苦的行业。在肥西县有一家“顾公”蜂蜜厂,创始人顾永承一直坚守传统的追花养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安徽养蜂、酿蜜行业的翘楚。今年6月,安徽省商务厅认定新一批68家“安徽老字号”,“顾公”得以入选。作为“顾公”的现任掌门人,顾永承的儿子顾振宇用全新的思路,带动传统农业的升级。“老字号”的传承也有了新的思路。
老一辈养蜂人打下基础
说起父亲,顾振宇满怀崇敬。从全省范围“中蜂活框养殖”技术推广,到“意蜂”的引进;从创办安徽省首家国营蜂业公司,到筹备省蜂业协会,安徽现代蜂业发展的每一步,几乎都有他的父亲顾永承的身影。
1962年6月,19岁的顾永承开始在华阳河农场学习养蜂。他不仅虚心向师傅请教,还买来《养蜂学》等书籍钻研,每看一章,就结合自己的养蜂经历写篇读书笔记。在当时很多地方,养蜂采用的还是老式的笼式饲养,每户养几笼,一年采一次蜜,产量很低。1980年起,顾永承被省畜牧部门委派到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到1988年,全省活框饲养中蜂达2万多群,大大提高了蜂蜜的产量,生产效益提高三倍多。 1988年底,顾永承等人推广的“活框养蜂技术”,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顾振宇告诉记者,从那时开始,父亲逐步向经营转型。1985年,顾永承被调到省科协,筹办安徽省蜂业公司;1988年,又被借调到省农业厅,创办合肥种蜂场、合肥蜂产品加工厂。
新一代养蜂人谋求创新
后来,顾永承和家人创办了“顾公”蜂蜜厂。1995年从学校毕业之后,顾振宇便进入了蜂业,为企业带去一股新鲜的血液。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五百户规模的蜂农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此外,工厂作为中间环节也能开发出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不同的产品,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覆盖。但是顾振宇始终有一个困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知道蜂蜜好,是滋补品,可是却没有成为快消品。”顾振宇说,与外国人把蜂蜜涂面包作为一种早餐习惯不同,中国人似乎很少在日常的生活中食用到蜂蜜,这也成为整个蜂蜜行业的痛点。
蜂蜜该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呢?顾振宇也尝试从人们的饮食习惯中找答案。“现在人应酬多,喝酒在所难免。”顾振宇说,因为身在养蜂家族里,他知道酒喝多了,喝一点蜂蜜水,第二天不会头疼。“可是如果喝多了回到家,还要自己去冲兑蜂蜜水,是件挺麻烦的事。”能不能创造一种能在喝酒的时候搭配喝的蜂蜜水呢?顾振宇赶紧去请教父亲。顾永承结合自己五十多年从业经历,采用不同蜂蜜与本草的混合,并在安徽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验证,终于研发出一种佐酒功能饮料,也对蜂蜜的功能做出了全新的定义。
跟上时代发展才有出路
在顾振宇看来,每一种创新产品的出现,都与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消费升级大时代,已经告别了解决温饱的时代,进入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
“为了方便人们携带,我们还把传统的蜂胶变成了片剂,处处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顾振宇说,如今他们在全省有两百多个专柜,也为很多企业贴牌生产蜂蜜产品和原料。今年6月,安徽省商务厅认定的新一批68家“安徽老字号”中,就有“顾公”。
“我觉得没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顾振宇坦言,上个阶段更多的是原料生产业务,而在这个新时代里,每一个农业企业都需要在深加工上多下功夫,生产一些好东西,给人们带来健康,同时带动企业发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新闻推荐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肥西县桃花镇以少年宫为文化平台,开展多种兴趣活动课程,关爱学生...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