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写在回乡路上的诗

新安晚报 2018-09-12 11:06 大字

□寿县高峰

2018年第6期的《诗刊》上发表了我的一首诗,题目叫《民谣也有120迈的时速——写在济祁高速寿县段开通之日》。这是一首写在回乡路上的诗,一首乡愁之诗,也是一首团聚之诗,更是一首感慨时代变迁的欣喜之诗。我在诗中写道:

三表叔家的沧海

只不过是一鉴方塘

二大爷家的桑田

剪裁成了身上的绸缎

宅基、祖坟、放牛岗

咸鹅、米粉肉、卯时雷……

有人花大钱,十几亿的大钱

测出一句近乎荒诞的民谣120迈的时速

“三觉寺,寺觉三

走起路,不打弯”

现在,我们在家乡的道口迎接

一个夸张的抒情诗人

几个曾经回来修桥补路的小老板

一群大包小包返乡的民工

欢迎你们啊

欢迎你们从异乡直达故土

欢迎你们回来上坟、过年、吃土菜……

欢迎你们流下激动的滚烫的眼泪

30年前,我中专毕业,从肥西县来到寿县,在一所乡镇卫生院当个年轻的中医“郎中”。“国家分配你到寿县工作,你要好好干!”临行前,父亲如此沉重地嘱咐。从此,我把异乡作故乡,少小离家,云水短长,不再离开。

那时,肥西县和寿县同属六安专区,两县比邻,相距百里。我听话了,也真的好好干了,但这100多公里的路实在难走,回一趟家太不容易。1984年春节,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买了两瓶寿县“珍珠泉”大曲和几盒“大救驾”糕点。一大早,从双桥区的街头坝埂上出发,先坐那种大三轮“蹦蹦车”到城关南门外官亭街。汽车站附近都是小商小贩,显得杂乱无章。我花三块钱吃了“辣糊汤”和“火烧馍”,再花两块半买一张寿县到六安的汽车票,等半天才挤上那种两接头的“大通道”长途客车。上客下人,走走停停,一路颠簸,近五个小时才到六安。下车已灰头土脸,满嘴是硌牙的尘土。因为兜里没钱,又归乡心切,只好忍饿,再转从六安到合肥的班车,中途从金桥下来。天色渐晚,集上离家八里,需走田埂,翻岗头,过村庄。早晨天刚亮出发,进家门已近擦黑,耗时将近一天。到家一看,酒瓶撞剩一半,糕点碾成粉末。

后来,我调进寿县城关,娶妻生女,虽回家周折,但三口同行,有说有笑,一路晃悠,倒也其乐融融。六安那时在我的心目中是大城市。有时,转车时辰还早,就到附近商场转转,或到人民公园去玩套圈和打气枪。还有一回,甚至到九墩塘畔的新华书店旁看小人书。城市再好玩,乡下的那个穷家还是要回的,父母在家盼着呢。如遇雨雪,从街上下车后,在马路边换上带来的胶靴,我还得找一根粗一点的树枝给妻子当拐杖——妻背女,一家子在泥水中摸爬滚打,恨不长翅,苦不堪言,到家已成泥猴三只。

那个时候,回一趟老家太难了。

一晃30多年过去了,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也由当初19岁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知天命的小老头儿。30多年来,人生甘苦,无言自知,“乡音未改鬓毛衰”。我是幸运的,我不光行医看病,还时常捉笔写诗。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这个爱诗的异乡人如痴如狂。从此,关注的目光从江淮分水岭的肥西老家一路向北,通过烟波浩渺的瓦埠湖,直逼淮河岸边的寿州城下。这些年,我行走、观瞻、寻觅、思索,仿佛又找到了生命的源头,又回到了灵魂的故乡。但父母在,必回家。现在,回家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直,也越来越快了。

先是寿县通往六安的S203省道拓宽改造成水泥路,然后,六安到合肥的312国道升级为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除了限速外,与高速公路没有什么差别。老家金桥乡已并入官亭镇,四米宽的村村通水泥路,不仅修到朱桥村,还直达牛皮店村民组的家门口。前些年,回家提前打电话,大哥开手扶拖拉机到集上来接,后来买了车,都是说走就走,突然袭击,从集上到家只要几分钟,到家刚好揭锅开饭。

更为惊喜的是,2016年12月,济祁高速寿县段正式通车了,这条穿越寿县南北的路,仿佛就是专为我回家修的。从寿县上去,一路向南,40分钟即达三觉镇,再有半小时即可到家。去年春节,我们首次从济祁高速回家过年。年三十那天,阳光灿烂,天喜地庆,充满节日气氛。一家三口,不紧不慢,起床、洗漱、早餐、收拾行李、贴对联,再与邻居拜年道别后,九点半,小车点火,从城里的“三步两桥”出发,右拐进西大寺巷,再左拐入箭巷,右拐进东大街。左边的教堂寂然,右边的古州署里进出的都是普通百姓。十字街挤得要命,左拐至南大街,通淝楼头已张灯结彩。沿寿六路上济祁高速,一路狂奔,车窗闪过双桥、窑口、堰口、安丰、茶庵、三觉,从肥西县高刘镇下来,越小庙、焦坡、大柏、官亭、江夏、半个店,从金桥街头的黑鱼桥畔,右拐入村村通水泥路。路上轿车如鲫,才十一点,有人家开始放鞭炮过年了。路过梁小圩、深井、卫庄子、汤大郢、赵大塘、栗树棵、江豆腐店,凛冽寒风里,我们钻进牛皮店村民组里那三间瓦房,投入父母双亲温暖的怀抱。

“命车入市,瞬目可至。安步徐行,亦是快事”。最近在读汪曾祺,这是先生二十多年前,为一个在北京西山盖房子的老板写的宣传材料上的句子,正好符合我此刻的心情。时代潮流滚滚,交通如此发达。好像老家肥西县的那几间瓦房,离寿县并不遥远,真有一种郊区别墅“瞬目而至”的快捷,又有农家乐“安步徐行”的闲适。有时到家了,躺在父母床上,竟然恍惚,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忽然就想,所谓的故乡,总是在偏僻的一隅,供我们历尽千难万苦,甚至穷尽我们的一生去回归和找寻。故乡,真的这么快就能抵达吗?这么快速抵达的,还是我原来的故乡吗?

新闻推荐

桃花镇中心学校庆教师节暨新校园落成仪式

9月10日上午,肥西县桃花镇中心学校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新校园落成仪式在全校师生,家长和桃花镇等相关领导的见证下隆重...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