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定人生

安徽商报 2018-06-10 00:00 大字

◎人物:程华年◎年龄:35◎职业:律师◎现居地:合肥

初中毕业后,我升入本县的山南中学。 2002年,在举国欢呼中国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的氛围中,我为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做着准备。世界杯结束后,迎来了黑色的七月,和中国男足第一次世界杯之旅的三战皆负一样,我的第一次高考也以惨败告终。看着中榜的同学欢呼雀跃,我多少有些失落,但也不是特别伤心,因为失败基本在意料之中。

挥别旧日同窗,我准备重振旗鼓,再次奋战。过完暑假,我来到在县城的肥西三中复读。这所中学当时是肥西县第二好的高中,来此复读的人很多。 2003年春,全国处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非典疫情大规模暴发,学校封闭,定期消毒。我和同学们边谈论着疫情边复习。这一年,高考时间由以往的7月初调整为6月初,黑色的七月变为黑色的六月。非典疫情警报基本被解除的时候,我再次来到了高考战场。

结果依然是失败,但这次带给我的是强烈的挫败感。要不要再复读,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动摇。

当时,我大姐一家在广东省台山市打拼。大姐夫是合工大毕业生,他所在的江淮汽车厂在台山市设立了分厂,他被派去做技术员。二姐春节期间刚订过婚,也跟着大姐一家去了台山市。全家为我的事也是伤透了脑筋。在家实在无聊,我准备去大姐夫那边打工。大姐夫答应了我。暑假快结束时,我背着所有的课本和复习资料,跟回家探亲的二姐一起去了广东。大姐夫在他的厂里找了一位电工师傅,让我跟他做学徒。我去看了一下工作环境,但没有去上班。因为在内心里,我对那样的环境充满了抗拒,我知道,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在那里待了十来天,每天都活在煎熬中:父亲坚持让我边打工边复习,大姐夫说要么打工,要么回去上学,半工半读是根本行不通的。

彷徨之后,我决定回家复读再考,我下定决心,今生不考上大学,誓不罢休。

到家后,我跟父亲说了自己的决定。父亲非常高兴,敞开心扉跟我说了一段往事。他当年在部队里,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上司非常欣赏他,准备给他提干,可是他一字不识,错失了机会。他一直将它作为人生憾事。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他下定决心,只要孩子有潜质,愿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愿意供他读书。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我去了广东后,还坚持让我边打工边复习:两个女儿已经指望不上,儿子是他最后的希望。我很感动,也很欣慰,看来我回来复读是正确的,我要更加努力,为自己,也为父亲。为了节省一些学费,第一学期我自己在家里复习。我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把它贴在墙上,严格遵守。其间,大学校园的同学们经常来信给我鼓励,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

过完了春节,我又来到山南中学复读。六月再次来临,我第三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放榜的时刻,我笑逐颜开:527分,超过文科二本录取线二十多分。综合各种情况,我选择了远在福建的一所法学高校。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心潮澎湃,兴奋异常。三进高考战场,终于确定了人生航向。说苦尽甘来,毫不为过!

现在,我成了一名律师,事业小成,家庭和睦。再次回首当年的高考,我想跟恰好今年参加高考的大外甥以及所有的考生们说: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亲人的殷切期望,努力考好;假如失败,不要气馁,从头再来,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新闻推荐

昔日贫困户变成瓜蒌种植能手

本报讯(记者姜志远通讯员张静胡萍)家住肥西县花岗镇天堰村的张俊汉曾是一名贫困户,但他不等不靠,努力创业,借着花岗镇经济试点...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