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铭传故里品蚕桑文化 肥西县首届蚕桑文化节5月12日在铭传乡举行
轻盈的丝绸、柔软的蚕丝被……这些高档蚕丝制品,正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可它们背后的蚕桑文化却渐渐被人遗忘。在肥西县铭传乡,蚕桑产业链却保存得比较完好,从种桑树,到养蚕,再到缫丝,依旧有人用着最古朴的方式,传承着这门手艺。5月12日,肥西县首届蚕桑文化节将在铭传乡举行,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看蚕桑文化如何在当地的旅游和文化发展中“破茧成蝶”。
蚕桑文化在这里流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养蚕”大军中。他们这么做一是为了好玩,二是能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得到了教育机构和家长们的支持。
不过在合肥养蚕,蚕宝宝和养蚕用的桑叶都很难找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合肥周边盛行种桑养蚕,桑树种植面积很大。但不知从何起,桑树很难觅得踪影。如果在网上搜索合肥周边哪里有大面积桑树,结果肯定是铭传乡。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桑是该乡的传统产业,目前,桑树种植面积达15000亩。
近日,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这里桑树林十分茂盛,桑叶阔而厚。时不时可以看到,当地的蚕农在桑林中穿梭,聊着天,采着桑。
春天正是养蚕的季节,如今,蚕农家里的蚕宝宝都被喂得很肥。蚕农们现在就盼望着,春蚕赶紧上架吐丝结茧,为自己辛苦劳作的整个春天,带来丰厚的回报。
种桑养蚕,让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因势利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相关产业公司,进行“桑葚采摘”“桑葚酿酒”“桑叶茶”“蚕丝被制作”等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蚕桑文化节期间,这些与桑蚕有关的生产活动,游客都有机会体验。
4A景区铭传故里将揭牌
铭传乡名称的由来自不必说。清朝末次搬上荧屏,铭传乡的旅游慢慢升温。
“淮军故里,人文荟萃。”为提升旅游品质,铭传乡顺势而为,动作频频,将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整合,为游客规划了游览路线。
铭传乡已开发完成刘铭传故居、刘铭传墓园、刘铭传纪念馆,淮军将领圩堡群、庄园,以及大潜山、二潜山、潜山水库、红旗水库等景点,整合成“铭传故里”景区。
经过多年发展,铭传乡已成为合肥周边难得的,集生态、健康、休闲、人文于一体的乡域旅游典范。2017年,铭传故里风景区顺利获批国家AAAA级风景区。5月12日举行的肥西县首届蚕桑文化节开幕式上,铭传故里AAAA级景区将正式揭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铭传故里景区总体规划已出炉。根据规划,8.7平方公里的景区,将被打造成宝岛台湾版图形状,让刘铭传和宝岛台湾的关系,更形象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说到蚕桑文化,其实和刘铭传也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时,曾设立蚕桑局,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5月12日举行的蚕桑文化节上,刘铭传的这些故事将通过皮影戏、糖画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给游客。感兴趣的游客,届时可以前往游览观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王吉祥
新闻推荐
近年来,肥西县桃花镇积极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该镇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扶持繁华社区庐文艺术团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积极创作一批具有桃花特色的文艺作品、...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