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文化”种 开出“振兴”花

合肥日报 2022-03-04 03:27 大字

华丽转身后的1952粮仓陈振 郭如琦 摄

黄张村美丽风光记者 宋炎骏 摄

爱情隧道记者 郭如琦 摄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村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也要跟上。当前,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正在广袤的合肥乡村大地展开。艺术的植入,让村落更美,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更多路径。

废弃粮仓华丽转身

走进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文旅小镇,在绿树和野花的掩映下,一座座典雅精致的民宿在宁静之中透着秀美。重新修建后的古民居群、票证博物馆等建筑,让村庄焕发勃勃生机。

1952粮仓文创园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粮仓,经过重新规划、修建后,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创意园区。目前已有13位艺术爱好者签约入驻,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为这个村庄增添了一抹艺术色彩。

据介绍,1952年,六家畈建设三座粮仓。70年风雨沧桑,粮仓早已破败不堪,只有墙上的红石色彩依旧。从事艺术设计的方远,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废弃粮仓,并将它精心加以改造。“这应该是咱们合肥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由红色石头垒砌的粮仓,而且是典型的江淮建筑风格。”方远说,他小时候就经常到六家畈来玩,占地20多亩的粮仓在他眼中宏伟壮观,“即便现在衰败了,但主体建筑的气势仍在。”

2017年8月,方远开始对老粮仓进行设计、改造,前后用了三个月,最终涅槃成为艺术馆。方远介绍说,他从上海知名设计单位请来老同学,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跟老粮仓进行碰撞。三座粮仓改造后,都变成了艺术展馆,每个大门的门头上都有“ART”英文字样,原来二层办公楼的整面山墙被描绘成色彩亮丽的祥云壁画,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也添了一份“国际范”。

不仅仅是一座粮仓的改变,长临河镇对于现有文化资源的整合,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

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小村庄——山口凌村位于长临河镇白马社区,这里的农屋错落有致,村道小巷干净整洁。但在几年前,这个村庄并不像现在这样整洁、有序。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山口凌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废弃校舍,致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此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增长。

近年来,肥东县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全面实施“三大行动”“五化工程”,按下美丽乡村建设“加速键”,让古老、沉寂的村庄焕发出现代化的新农村气息。当地也一直坚持“生态为纲、旅游为擎、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把长临河打造成“环湖首镇、生态慢城、文创高地”,文化与艺术的保护和利用将是长临河发展的重要内容。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历史赋予一个地方厚重感,给人带来无限想象空间。艺术扮靓乡村,则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桥头集镇国光社区黄张村,村口的柏油村道一边是村标“黄张村”三个镏金大字,金光闪闪;一边是“桥头集镇党建微阵地”标牌,红色的党旗迎风飘扬。沿着村道往里走,乡里乡亲馆、巨幅“双山胜迹图”彩绘、景观池塘、议事亭、通幽小径、3D立体墙绘、村规民约墙……渐次展开,处处是风景,步步皆惊喜。

国光社区黄张村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西南,长古旅游公路东侧,北距桥头集镇约3公里,距双山直线距离约2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黄张村牵手长古旅游公路,揽胜爱情隧道、蓝山湾景区,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去年,文旅专家张靖华与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签约,正式入驻黄张文艺村,这是该村迎来的首位文艺专家。

依托区位优势,黄张村创新思路谋发展,打出文化牌,做起文化强村的大文章;整合村内闲置房源,统一对外出租,并积极吸引美术、设计、音乐、写作等文学艺术领域的专家和餐饮从业者入驻,丰富文化内涵,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黄张文艺村;做好文创产品设计、文化艺术节日策划、文化展陈和文艺活动等,“种”文化、促振兴。

近年来,国光社区坚持以党支部为阵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人居环境整治,发动党员、群众投身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在保留社区原生态的前提下,以地域文化为核心,发掘乡村故事,整理出景观节点、雕塑,打造“一村一品”型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黄张村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以“双山下,小小村”为主题,整体空间按“一心三环”的规划思想设计,黄张村集中打造入村标志、文化广场、双层亭、小花海等景观,形成环塘景观环、村庄建筑景观环和外部自然景观环,环环相扣的美丽景观,实现了山村的完美蝶变,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彭红玲 本报记者 韩婷 实习生 赵德民·

新闻推荐

跨越2000公里 的温情“救助” 肥东县救助站帮助两名 云南流浪人员顺利返乡

本报讯云南省昆明市距离安徽省肥东县有近2000公里的距离,因为一次救助,两地距离拉近。日前,随着一声声的道谢,还有一次次...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