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人,四个姓, 互帮衬,一家亲 王建一家荣获2021年合肥市“最美家庭”
王建(左)、陈素霞(右)夫妇与母亲孙本菊(左二)、乔秀云(右三),还有他们的女儿
今年89岁的孙本菊、79的乔秀云,因为儿子王建、女儿陈素霞2000年的联姻,成了亲家。
2004年,为了照顾母亲,王建将孙本菊从肥东接到了家里,一住就是18年;2010年,陈素霞父亲因患脑梗,半身不遂,王建、陈素霞夫妇在百忙中全力照顾老人,直至2020年离世;还没缓过劲来,2021年,乔秀云也因心梗,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又是王建、陈素霞夫妇把老人接到家里,悉心服侍,渡过难关。加上女儿,一家四个姓的五口人,住在了一起。
“方法总比困难多。”王建憨厚一笑,“日子再难,都能过去。”
就这样,20年间,这五口之家亲情变得一年浓似一年,相互帮衬成了2021年合肥市“最美家庭”。
婚后将母接到家
2000年,合肥肥东龙塘小伙王建和河南永城马牧镇姑娘陈素霞结婚了。
随着女儿的降生,工作繁忙的小夫妻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2001年,女儿还不满周岁,王建正逢单位南淝河景观项目上马,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一忙就是大半年,家里的活几乎全靠陈素霞一个人撑着。
王建有兄弟姐妹5个,在家年龄最小,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母亲孙本菊也最喜欢他,2004年,王建将70岁的母亲接到了家中居住,一来尽孝,二来也可以多多少少照看一下自己的女儿。这一住,就是18年。
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一下子摆在了陈素霞面前。
“我爱人是北方人,性格敦厚直爽,不斤斤计较。”王建这样评价妻子,“倒是有的时候,我对母亲说话的口气有些重,反被她私下劝告。”
特别是2010年到2017年,王建正处在事业发展期,除了在合肥跟随单位做工程,还要出差到芜湖、铜陵、淮北等地,照顾婆婆和孩子的事情就全落在了陈素霞身上。
“主要是把饭菜烧得软、烂,让婆婆能咬得动,吃得下。”陈素霞总是从细微处着想。
岳父脑梗陪检查
就在王建和陈素霞结婚的那一年,陈素霞的父母也从河南永城马牧镇老家迁居到了合肥,这是因为陈素霞还有一个哥哥也在合肥工作,二老心想着有两个孩子都在合肥,自己的晚年靠着子女,应该没有大碍。
哪知道,2010年,陈素霞的父亲突然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他的检查、治疗、陪护竟全落在了王建和陈素霞身上。原来,陈素霞的哥哥虽在合肥工作,但业务全在外地,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工作,身体也不太好,无暇照顾在合肥生活的父母。
康复治疗、例行检查、住院……王建只要在合肥,就会开着车接送150多斤体重的岳父到医院做康复治疗。
“陪着父亲检查住院治疗,只要有时间,大不了请个假,一切都好办。”王建坦陈他和妻子的精神压力,“我们主要担心的是,半身不遂后父亲肢体无力,长期卧床,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病症。”
岳母心梗住一家
好在王建的女儿慢慢长大,生活可以独立,除了学习,有时也能为大人们分担一些事情。奶奶的手指甲、脚趾甲都是孙女修剪,提醒奶奶定时喝水,也由孙女完成。孙辈把开心的事、新鲜的事分享给长辈,成为一家人最欣慰的事。2019年,王建的女儿考上了外地大学,住校学习。
2020年,陈素霞的父亲在王建、陈素霞夫妇持续接送、服侍10年之后,到达了生命的终点。
也许是因为老伴离开过于悲伤,也许是自身常见老年病作祟,2021年农历大年初五,陈素霞的母亲乔秀云突然患急性心肌梗塞,这下可急坏了尚在过年中的王建、陈素霞夫妇,他们连夜将母亲送到医院,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
为了更方便照顾岳母术后的康复生活,王建和陈素霞一商量,决定将岳母接到自己家。
就这样,四个姓氏的五口人住在了一起。
三室一厅的房子,王建、陈素霞夫妇这样安排:两位母亲各一间、女儿一间,自己就睡在了客厅的沙发上。
“日子再难,都能过去。”王建抱着这样的心态,“方法总比困难多。”
术后服侍恢复佳
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母亲非常理解儿子的难处:“这段时间,我回老家,你安心照顾岳母。等她病好了,我再回来。”
岳母的一切下床活动,全部需要王建抱着来完成,持续3个月。
身为河南人的岳母,很多合肥话都听不懂,王建不得不放慢语速。
岳母最喜欢白菜细粉羊肉汤、山药炒木耳、红烧鲈鱼,王建就做好了,端到岳母面前。
…………
“每三四天,就给母亲洗一次澡,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是我的福分。”陈素霞这样理解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百年之后,可能就再也没这样的机会了。”
逐步康复后的乔秀云,接到家乡来的慰问电话,总是止不住对女婿夸赞,夸得王建脸红到脖子,不得不转身避让。
3个月后,随着乔秀云术后完全康复,王建一家由米饭为主的食物结构也转变成了米面搭配新模式。这一转变完全由乔秀云主导,长期生活在北方,面制品对她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既快又好。
二老世界有亲家
王建、陈素霞夫妇每天上班以后,家里成了只有乔秀云和孙本菊的二老世界,而主导这二老世界的,也是乔秀云。
“外孙女除了寒暑假,都在外地上学,提醒亲家定时喝水、上卫生间,就是我的事!”乔秀云也是快人快语,“孩子们都忙,都有大事情要做,不能让他们分心,我能分担些,就分担些。”
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年近九旬的孙本菊,记性越来越差,要靠乔秀云的提醒才能做自己的事。临上班前,王建会嘱咐岳母,别忘了提醒母亲,洗脸盆和牙膏放在哪儿。
要外出溜达,也是由乔秀云主导。早上9点,乔秀云带着孙本菊,从5楼电梯一起下楼。然后,各取所需,孙本菊和邻居聊天,乔秀云到健身广场活动一番,10点半,两人一起乘电梯回到家里。
看电视,也由乔秀云主导,她是最喜欢看河南卫视和央视戏曲频道中的豫剧,其次是央视综艺频道,而孙本菊对电视内容没什么要求,只要热闹就行。
就这样,一起走过了20多年,其中的况味,可能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而其中体会最深的,无疑是一家之主——王建——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者。
事业学业皆可嘉
俗话说,和谐,是家庭最好的风尚。
在家庭和谐之风的吹拂下,王建除了在单位做好本职工作,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通过了造价师、建造师两项职业资格认定。
这让他在单位又多了一项额外的工作,成了多面手:在项目招投标前,对项目工程预算出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又要进行最后的经济审核;在每年年末,统计财政资金目标质效考核数据。
“这几项工作,都是与数字打交道,都是与资金打交道,不能有丝毫的闪失。”王建深感责任重大。
正是对工作的专心致志,对同事如家人般的温暖,王建的表现得到了单位和同事的认可,他多次荣获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
“正是对王建工作、为人处世的认可,前几年,当家住多层5楼的他提出加装电梯时,获得了从1楼到4楼邻居们的全票同意!”王建的同事这样回忆。
已经大三的王建女儿,也因为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良好,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家庭的和谐、事业的发展,不经意间的7300多个日日夜夜积累,在2021年底,突然质变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合肥市“最美家庭”。
吴先锋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陶虎 文/图
新闻推荐
岁入深冬,年味渐浓。肥东冬季旅游“搜货计”嘉年华活动,又又又又又又来了。这是肥东“搜货计”连续举办的第六...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