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户里说刘安
合肥市包河区有个古地名八大户,传说是淮南王刘安的后裔迁居于此。世事沧桑,昔日的田园风光已经被繁华都市所代替,八大户的名字只停留在公交车站牌上。
一
淮南王刘安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可能有两个,一是编纂了《淮南子》,二是发眀了豆腐。
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其父刘长是刘邦第七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剿灭了英布,废淮南国;次年恢复,立刘长为淮南王,掌管四郡封地。刘长跋扈,并常怀因母死之怨,后因谋反被文帝废国褫夺王位并流放,途中绝食而亡,死后追谥厉王。
刘长死后五年(前164年),汉文帝闻得民意,把原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让十六岁刘安继承了淮南王位。刘安才华出众,是汉初出色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黄老道学的杰出代表。史书评价刘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刘安为治学炼丹,广召天下贤士。他以淮南王的身份写下《招隐士》一诗,振臂一呼:“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一时间,天下文人墨客、名流贤达,趋之若鹜,纷纷慕名投奔于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汇聚于刘安麾下,门客多达数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和晋昌八人,史称“八公”。
二
想揭开刘安后裔迁居八大户之谜,就不能不了解刘安反叛。
人们熟知的淮南王刘安事迹主要根据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完全把刘安当作大逆不道、谋反被诛的反面人物来写的,这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铁案。后来的史著,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基本上沿用了《史记》的说法。千百年来,人们都把淮南王作为叛逆的典型。
不过,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场政治冤案。
汉武帝早年还是很崇敬皇叔刘安,赞赏他的才学,还敕给他拐杖,免其进京朝见。但刘安的才华与影响力,又难免让汉武帝产生盖主之虞。
随着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政权不断得到巩固,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诸侯国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势力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斗争。
刘安信奉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汉武帝则推行“独尊儒术”,无意间刘安与汉武帝之间形成了思想上的分野,并与儒家学派大臣之间更是直接地产生了政治上的对立,同时也成为皇亲国戚竞争的众矢之的。其实这就是后来刘安落马的最主要的原因。
有史料记载,事发前刘安已经觉察到政治风向和所处的险境,便安排派发路费,遣散了三千门客。这说明他为了消除朝廷的顾虑,对后事已经有所准备,并没有造反的实际行动。
也有说,当宗正带人到达淮南王宫时,深院里传来弹琴之声,刘安并未动一兵一卒进行抵抗,哪来的谋反之说?
更神乎的一说是,宗正前往捕解时,刘安与淮南八公吞服丹药携手升天了,剩下的丹药被鸡犬啄食后也随之升天了。一个谋反案却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丽传说。
三
当然,历史上的淮南王刘安最终还是事败自尽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合肥“八大户”。
2021年4月2日下午,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前往当地采访、调研,初步搞清了八大户的来龙去脉。
合肥八大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两千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后裔或门客,在刘安死后,因避祸,自淮南迁徙到庐江。东汉末年三国并立,庐江为孙吴政权占据,刘氏后裔归汉,再迁徙到巢湖北岸曹魏控制的合肥城南,世代居住于此。
关于合肥八大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取自跟随刘安的八位著名门客,即“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的后代;二是来源于刘安的侍从杂役,如种田、喂马、织布、磨豆腐、制铁等八大姓氏的家族族群。历经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依据身份和职业,形成上、中、下八大户,三个自然村落的族群。
在合肥地区,依据“八大户”地名的传说,还演变为其他一些以八大户命名的村庄或街巷,如:肥东县八大户巷(道路),肥东县八大户村、八大户巷与龙泉路交叉口(八大户公交站),瑶海区八大户村,肥西县八大户村,巢湖市八大户村等。
□孙治安 柳丝
新闻推荐
12月1日,在肥东县八斗镇的一处桃树林,果农正在修剪桃树枝。连日来,该镇果农趁着晴好天气,为桃树林修枝、清沟,为来年...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