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足价稳,合肥本地菜供应有保障

合肥日报 2021-12-01 04:56 大字

本地菜种得好不好、供不供得上,事关市民菜篮子拎得稳不稳。

“菜园子”里有哪些菜?产量如何?记者走访发现,当前,合肥本地菜量足价稳,供应有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将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加强特色蔬菜产品优势区建设,本地蔬菜产业将迎来发展新局面。

叶类菜货丰价稳

初冬时节,走进包河区大圩镇合肥圩田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处处可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这里集中连片建有180多个钢架大棚,时下每天运往城区的新鲜蔬菜达2万多斤,是合肥市近郊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之一。

“我们这一片基本都是种植小青菜的,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生产,一年四季不断。冬天气温低,一茬小青菜从播种到上市大概需要40天。”菜农陈永乐蹲在地上边摘菜边说。

拔菜、剪根、去除底叶……陈永乐动作利索,不一会他身旁的塑料筐里就装满了上海青。“这些菜主要运往周谷堆市场,也有客户过来收购,批发价每斤在1元左右。”自2015年起,陈永乐在当地租了8个大棚,一直从事着蔬菜种植工作。

在长丰县岗集镇向梅果蔬园,也是一派火热的采摘、种植景象。相比圩田乐蔬菜基地主打单一品种,这里的蔬菜品种更加丰富。

菜农魏文在基地租了14个大棚,在地蔬菜品种有黄心乌、白秆菜、莴笋、芹菜等,目前长势喜人,即将全面上市。“基地建有水肥一体化系统,标准化种植,销售主要对接市内三个大超市,销路不愁。”该基地负责人李向梅介绍说,目前整个基地日供应蔬菜量约为1万~1.5万斤,价格平稳。

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1.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43万亩,增长6%,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5%。目前全市田间蔬菜以叶类菜为主,生产较为充足,特别是设施大棚蔬菜,长势良好,产能稳定增长。

合肥市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支持规模化设施蔬菜建设,目前全市建成省级蔬菜标准园19个,发展设施蔬菜37.83万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当前冬季蔬菜生产,该局已组织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工作室等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生产技术指南,指导田间管理;同时加强灾害天气预测预警,全力保障蔬菜安全生产。

品牌菜风生水起

在全市蔬菜产业版图中,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蔬菜正在做大做强,不仅丰富着市民餐桌,还畅销外地,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走进肥东县牌坊乡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杭椒种植园,现代化大棚内遍布翠绿细长的杭椒。“杭椒一年可以种植春秋两季,秋季进入11月后便是销售高峰期。我们基地有杭椒567亩,最近从早到晚都在摘,每天上市量在8万斤左右。”肥东县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飞说。这里的杭椒三分之一运往合肥市场,其他的运往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亩产在1万斤左右,现在价格还可以,一亩毛利大约2.6万元。”

据肥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从事杭椒种植的农业企业达60多家,棚室栽培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达12万吨,是全国三大杭椒生产基地之一,产值近15亿元。2020年,肥东杭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除了杭椒,近年来合肥市还培育发展了中垾番茄、庐江花香藕、杨柳荸荠、金坝芹芽、同大韭菜等一批区域品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1.2万亩、1.5万亩、2万亩、8500亩、1.8万亩,产品广销全国各地。“其中,中垾番茄、庐江花香藕、杨柳荸荠、金坝芹芽均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绿色精品蔬菜产业集群

让本地蔬菜品种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响,合肥正在发力。

根据《合肥市农业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蔬菜产业),未来几年,合肥市将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加强特色蔬菜产品优势区建设,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绿色精品蔬菜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蔬菜全产业链产值将达138亿元。

“在品牌建设方面,合肥市将开展蔬菜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主体身份化、营销电商化‘四化’试点,建立创品牌、推品牌、护品牌的品牌发展机制,培育创响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韩晶 本报记者 华新红·

新闻推荐

合肥一淘宝村3年卖了4个亿 全市推进快递进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

三年卖出4个亿,撮镇镇龙塘社区入选“中国淘宝村”得益于一路之隔的快递产业园。为推进“快递进村”,合肥花了不少心思,...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