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淘金”富乡亲

合肥日报 2021-05-11 05:09 大字

“你看,温控大棚种出来的这批有籽西红柿个个红润透亮,一口咬下去,管保果肉饱满,味道酸甜。”昨日,正在玻璃温控大棚内采摘西红柿的安徽开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孙田中开心地说道。

2006年,“80后”孙田中在浙江一家超市工作。“天天跑蔬菜基地,负责采购工作,发现农业产业前景可观。”他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4年,孙田中在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流转500亩土地,建起蔬菜种植大棚,注册成立“合肥一元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苋菜、空心菜、上海青、毛白菜等绿叶菜。

“除去租金和投入品费用,一亩地每年纯利润上万元。”孙田中告诉记者。

孙田中很快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地又流转近5000亩土地种植蔬菜。

“一个人富不算富,让更多人跟我一起富。”孙田中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他把建好的大棚按照10亩、20亩分割成不同地块,以家庭为单位租给当地农户和外来种植大户。

“种子、肥料、技术由我提供,租地户收获后我统一销售。”截至目前,共有1000余户农民家庭与孙田中签署租地协议,每户年收入约15万元。

今年56岁的付立华在大棚内从事采摘工作,他笑着说:“种了一辈子的地,老了也闲不住,和村里人一起在这里干活,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像付立华这样在种植户大棚工作的当地农民每天有400至500人左右。

提到未来的发展,孙田中信心满满地说:“我打算把产业园打造成现代农业省级产业园,树起蔬菜品牌,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菜,带动更多人一起富。”

是什么让孙田中信心满满?

“是因为农业政策好,政府支持力度大。”孙田中坚定地说,建大棚政府有补贴,买投入品政府有补贴,购买农业保险政府承担70%,路、沟渠、强电、弱电全配齐……

销路不愁了,质量保证了,票子越挣越多。孙田中的农业致富路越走越宽,周边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彭红玲 汪兴 本报记者 韩婷婷·

新闻推荐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合肥市转办第三十批信访件21件

本报讯5月7日9时,合肥市收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安徽省协调联络组向合肥市转办第三十批环境信访件21件,涉及环...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