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家乡”与“殷商之源”共话包公传承之路 “我从包公家乡来”2020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在河南商丘展开座谈,与会专家学者共谈包公文化
这是一场来自“殷商之源”和“包拯家乡”的历史对话和思想碰撞。11月20日上午,“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与商丘市委宣传部、商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一起召开座谈会,就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交流座谈发言,纷纷表示将以包公精神为纽带,建立起更加广泛深入的联系,不断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迈上新的台阶。
以包公精神为纽带促进两地深入合作
“包公的故事在商丘可谓家喻户晓。”商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杰在致辞中说,商丘是“戏剧之乡”,包公戏是最受欢迎的,有关包公的戏曲一直传唱至今,“这次包公家乡人到商丘,是一次感情的联络,文化的追求。商丘和包公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流传着很多与包公有关的故事。包公庙、包公戏、包河等都是商丘人民热爱包公、敬仰包公的见证。”
“安徽和河南两地风土人情接近,地缘文化相亲,座谈会对包公精神和商丘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促进两地的交流有很好的作用。”他希望通过这次采访活动,以包公精神为纽带,能够使商丘与合肥市、肥东县等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联系,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迈上新的台阶。
“包公不仅仅是肥东的、合肥的、安徽的,也是广东的、河南的、浙江的,更是中国的,全世界的。”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许泽夫表示,肥东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归葬地,肥东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包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肥东正在建设包公文化园,预计明年建成对外开放,还与安徽大学联合创建“包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包公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一步肥东还将加大在全国各地的包公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时,他欢迎商丘的客人到包公的出生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包公精神值得探究传承和发扬光大
“去年,‘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深入广东肇庆、河南开封两地采访,成果丰硕、影响广泛。为继续弘扬包公文化,今年我们再出发,首站来到商丘,感触很深。”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臻在座谈会上说,商丘对包公文化及精神的保护和推崇,令人印象深刻;民间对包公的喜欢,感人至深;商丘作为殷商之源,包公精神在新时代的商丘焕发出勃勃生机。
“包公出生于合肥,成名于肇庆,扬名于开封,钟情于商丘。”甘臻说,在商丘这里包公亲民爱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包公的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的包公精神也切合了当前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的时代主题,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究、传承和发扬光大。
“商丘合肥一线牵,高铁巧结两地缘。殷商之源话包公,媒体互动开新篇。”对于此次两地的包公文化交流,商丘日报社总编辑郭文剑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商合杭开通之际,他曾经去合肥采访过,包公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公在商丘与合肥的交集很多,商丘合肥两地如今高铁每天19趟往返,不仅地理距离更近了,包公文化在心灵上也拉近了商丘、合肥两地的距离。”郭文剑说,结合包公文化来看,不仅是“来自安徽庐州府”的包公曾在归德府南京(宋朝时商丘的地名)做过10个月的路东治转运使,以及包公当转运使疏浚汴河漕运给商丘至今留下的包河,还有当转运使在归德府永定乡惩治“南霸天”而有包公庙继而有现在商丘睢阳区包公庙乡……
“全国以包公命名的乡镇,只有肥东包公镇和商丘包公庙乡。”郭文剑说,包公文化及精神历久弥新,赋予了很多时代的意义,新时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包公文化,也希望两地今后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文王从启/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大力弘扬抗洪抢险救灾精神,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根据《中...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