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泥土味越浓做出来的事情才更踏实” 肥东县张集乡党委书记黄敏: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上一定要突出方向性
“这里有合肥近郊为数不多的传统农业生态,我们想把乡愁保留下来,也想提高乡情的含金量。”在众人眼里行事雷厉风行、飒爽英姿的黄敏在和记者谈及她的“第二家乡”张集时,总是格外的舒缓柔和。就像她的散文《乡间散曲》里所描述的那样,每一处都充满着感叹与期待。到张集乡任职乡党委书记还未满半年,黄敏已经在这里深种“情怀”。推动一产三产深度融合、做大村集体经济、进行“社会救助权限下放”试点……基层治理的每一项动作都是基于乡史、乡情、乡风的翔实调研和判定。黄敏说:“身上的泥土味越浓,做出来的事情才更踏实。”
经济强了,才能做更好的服务
地处肥东中北部的张集乡是典型的内陆农业乡镇,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现有户籍人口32000人。“实际上在家居住的人口只有三分之一,平均年龄达到50岁以上,这里是一个‘老人社会’。”黄敏说,“老人社会”的需求大于贡献,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老人社会’,我们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而提供公共服务首先是要有经济基础。我们党政班子总结过去经验、调研现状后,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即推动一产和三产的深度融合。”
张集乡历史文化悠久,出土了全国第三高的玉琮。同时,张集境内还有四座“活着的”祠堂,分别是王氏祠堂、薛氏祠堂、张氏祠堂和刘氏祠堂。黄敏说,刘氏祠堂里面种了两株距今170年的牡丹花,一红一白,是当年李鸿章送给他亦师亦友的伙伴刘福庆的,象征着尊师重教的传统。近现代从张集乡走出去的能人学者亦不胜枚举。“张集乡家风传承和文化育人的氛围浓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所以我们普遍认为张集有发展文旅的基础,下一步计划在这方面做点文章出来。”
有远景的规划,也有近景的实践。张集大力做大村集体经济,更注重于“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一落脚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头人必须是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坚持党要姓党,党要管党,让集体经济始终保持“公”性,它未来所有一切行动都应该是基于服务群众的。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我们乡给各村社区的经济组织的‘营业范围’定了一个原则性的范围,基本上集中在涉民小型公共设置的管养、公共服务提供,还有就是盘活闲置的资产。同时,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兼做本地农副产品的推广代销工作。”三是与社区行政公共服务职能相衔接。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手段的有效补充,可以使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更加多元、更加及时。
目前,张集已经全面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未来将朝着培育更多经济强村不断努力。
基层治理是一点一点地治理
“基层的治理,不是宏观地治理,而应该是一点一点地治理。”黄敏说,把每一个点做好,就有无限展开的可能。“基层治理就像是我们播下了种子,它的根会生到哪里,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它的苗能长多高,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以张集乡推行“社会救助权限下放”试点工作为例,“社会救助”其实涉及的群众不多,群众对它了解也很少,但为什么还要推行“社会救助权限下放”试点?在黄敏这里,有了另一种答复:试点工作倒逼了社区的两委干部,他们必须通过走村入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群众的所想所需。把审批放在群众身边,不仅缩短了群众办理相关手续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干群之间心的距离。黄敏说,“这就是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影响群众,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
党建引领在治理中要突出方向性
“就像把种子撒到地里,随手一撒,它会长成一片地。如果按照规矩来撒并细心呵护,它也是长一片地,但是收成一定不一样。”黄敏说,张集乡党委需要把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点”统起来,让其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党建引领就是给方向,我们现在做的未来发展规划就是在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黄敏说,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上一定要突出方向性。“找一个合适的方向把大家带上路,把蛋糕做大,最终反馈惠及全体。也就像是把种子改良改良,让原来的小种子变成现在的良品,才能收获大丰收。”
未来发展有思路,党建引领有方向,公共服务有保障,基层治理有实效,张集这片沃土上也一定能深耕出最美好的乡村蓝图。
晨报记者 汪红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4日上午,由合肥晚报“萌娃学堂”联合肥东县桥头集镇政府举办的“情暖冬日爱在身边”活动在桥头集镇举行。...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