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轿”抬起新风尚

合肥日报 2020-11-13 04:42 大字

本报讯曹公桥畔悬挂气球,连心桥上铺设红毯,文化广场锣鼓齐鸣……这是近日肥东县撮镇镇撮城社区举行的一场移风易俗婚礼的现场。现场有一台装点喜庆的花轿,花轿旁边的迎亲队伍由社区志愿者组成。

如今,很多婚礼流程繁琐,费用昂贵,无形中加重了新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为此,撮镇镇号召全镇适婚青年自觉行动起来,弘扬移风易俗新观念,树立婚庆办事新风尚。各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和志愿者队伍,将传统的“抬花轿迎亲”融入到婚礼流程中,让“小花轿”抬起文明新风尚,即在婚礼举办过程中,从妆发到司仪,从摄像到花轿队伍,都由该镇志愿者免费提供服务。

“花轿抬新娘,在我们这代表幸福与吉祥,没有花多少钱,又能让新人体验抬花轿传统婚礼习俗,仪式感强,很受欢迎。”撮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以来,肥东县撮镇镇连续3年坚定不移狠抓移风易俗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机制,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活动为载体,以载体促转变,以转变促习惯,让移风易俗“活”起来。

宴席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酒宴规格越来越高的现状,2017年,肥东县纪委推出“包公家宴”菜谱,菜谱里共计28道家常菜,每桌任选10个至12个菜。由于菜谱取材家常,同时对菜品、桌数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原先动辄上千元的宴席,“包公家宴”只要五六百元。

据悉,小花轿、包公家宴活动只是该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生动缩影。移风易俗归根结底是传统观念的转变,撮镇镇移风易俗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而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引导,尤其是引导党员干部率先转变观念、做好示范。下一步,该镇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作用,以志愿服务为发力点,以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抓手,全民参与,通过活动化风成俗,让文明新风尚在全镇形成共识。

(记者 赵俊松)

新闻推荐

从轮椅上“站”起来的电商达人

“即便坐在轮椅上,也要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自己的财富。”近日,在肥东县包公镇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肥东电商达人杨效平一边...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