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的童年插上梦想的翅膀
○帮老人整理家务 ○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整理留守儿童资料 ○到孩子家走访 ○在电脑上录入资料 ○关心孤寡老人□高桢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家庭是一个人赖以躲避动荡、喧嚣、繁杂世界的最佳避风港,家庭也是童年成长最温馨的后花园。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随着外出务工人群的流动,原本温馨的港湾,渐渐成为荒芜、寂寥、孤独的代名词。
汪燕,是一位普通的留守儿童专干。家住肥东县众兴乡华光社区的她,因为一次求职经历,让爱笑、和善的她,走进了社区专职爱心专干队伍。为了能让社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她与爱人商定,就在家门口“安营扎寨”,甘愿做一名呵护农村平安后花园的“园丁”。三年来,汪燕一门心思倾注在社区留守专干事业上,渐渐被社区接纳,成为社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孤寡老人的好伙伴。
用母爱的柔情呵护成长
说起华光社区留守儿童童某某,汪燕似乎对他“情有独钟”。用汪燕自己的话说,这个孩子有点少年老成,毕竟还在幼年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一直以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身患疾病的父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只能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童某某性格开朗,学习也很好。
和孩子相处了三年,汪燕渐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对象。“孩子喜欢和我聊天,每次上门走访,孩子都开心。这可能因为孩子缺少母爱。在鼓励他好好学习的同时,我经常用自己的手机让孩子和爸爸视频聊天,看到他们父子两人开心的笑容,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汪燕说。
有一段时间,汪燕发现孩子心事重重,变得不愿意与人沟通。通过了解,原来是孩子在学校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于是,汪燕从自己的角度和他一起分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希望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自立自强,尤其是在学习上,更不能因环境影响而造成遗憾,自暴自弃只是软弱的表现,一定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孩子听了汪燕多次的鼓励之后,渐渐变得通达起来,活泼、上进的那股劲头,再一次实现质的回归。
用汪燕的话来讲,面对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个环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去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统一。只有三者合力,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伤害,才能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幸福的童年。
逆行的背影中少不了她
几个月前,在紧急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对于众兴乡全体乡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汪燕也像其他乡村干部一样,主动放弃春节假日,深入村组,排查从重点疫区回来的人员,挨家挨户发放张贴宣传通告,冲锋在第一线。
在道路封闭期间,社区很多老人出行不便,需要采购食物,汪燕自告奋勇,成为社区代购员,帮助老人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这其中,有五保户老人、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居民打来电话求购米、油、菜等生活物资,汪燕全部记录在案,随后,根据购买的信息,逐一将购置的物品送到他们家门口。“尽管有风险,我也有点担心,但他们平安,就是我的使命,我坚信,春花烂漫的时节,注定会到来。”汪燕的话语里透露着巾帼豪气,让人肃然起敬。
像海燕一样搏击暴风雨
一个月前,连续的强降雨袭击肥东大地,境内的河道、水库水位迅速上涨,一波接一波的雨情,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关键时候,汪燕再次出现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居民家中。她迎着暴雨,蹚着泥泞,像一只在暴风雨里搏击的海燕,坚韧而执着。她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查险、核灾、救灾工作。村里的五保户老人、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是汪燕必须上门探访的对象。在勘察、排查险情中,了解服务对象的所盼、所需。汪燕不厌其烦地叮嘱和提醒他们,尽量不要出门,有任何困难,第一时间与她联系。82岁的童世甲老人身体不太好,行动不方便,汪燕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老人家中,帮助排水、打扫卫生,甚至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村里的险情排除后,汪燕又再次请命,随同驰援兄弟乡镇的队伍,一道前往撮镇防汛一线,参与二十埠河巡堤查险工作。
汪燕说:“生命在灾害面前尤其脆弱,它就像一块水晶,打碎了,就再也修复不起来了。保卫留守群体,需要我们全方位呵护,才能保证其‘完好无损’。”
新闻推荐
8月18日,县政协副主席赵荣调研“智医助理、智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组实地察看石塘社区卫生室、石塘镇中心卫生...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