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感受瓜农的“酸甜苦辣”

肥东晨刊 2020-08-14 09:25 大字

○等待买瓜的人前来买瓜 ○天热,吴大姐得不停喝水 ○大学生小袁帮母亲卖瓜 ○中午,老王给吴大姐送来午餐 ○老王夫妇在唐杨路经营着一个瓜摊□实习生王欣鲍月玲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七月水深,八月火热,今年肥东的夏天注定难熬。夏季是西瓜上市热卖的季节,在烈日炎炎的城乡公路旁,在各个酷暑难耐的角落里,在太阳炙热烘烤的小区边,总会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上戴着遮阳帽,脖颈挂着湿毛巾,顶着烈日大声叫卖着,他们用艰辛和汗水为燥热的城市增加了一抹清凉的“绿”色——他们的名字叫“瓜农”。昨天上午,记者走上街头,走近瓜摊前,感受他们在将近40度高温下的“酸甜苦辣”。

摆摊几个月盼着天热多卖点西瓜

烈日当空,街道的角落里没有一丝阴凉,在唐杨路一处瓜摊,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叫卖着西瓜。他叫王仕祥,来自肥东县八斗镇。从今年5月份开始,他便和妻子来到县城卖西瓜。

“家里有七八亩田种西瓜,前段时间连续下大雨,农村好多地方都被淹了。我们两口子赶紧把瓜摘了来卖,可还是损失了不少,一些西瓜都被水泡坏了。”王大哥说。

就这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仕祥和妻子将自家种的几千斤瓜勉强卖完。“今年行情不太好,瓜价一开始每斤卖到一块多,后来也就卖七八毛钱。而且,天气不热,总是下雨,买瓜的人也不多。”王仕祥的妻子吴大姐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车上的西瓜又大又圆。原来,这是夫妻俩从批发市场进的外地西瓜。据透露:这种来自东北的西瓜,从批发市场八毛钱左右批来,零售卖一块二一斤。“上周批了三千斤瓜,这都卖了一个星期了,还剩好几百斤没有卖掉。”吴大姐介绍,以前卖得好的时候,一天都能卖掉上千斤西瓜。

据了解,王仕祥两口子种西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每年的夏天都会来县城卖瓜。每天从早上五六点钟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好在我们在肥东县城有房子可以住,不用来回往乡下跑了。”吴大姐说。

如此炎热的夏天,在街头卖一天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每天早上,夫妻俩在街头随便买点早点,中午,两口子任意一个人回家简单做点饭菜并送到瓜摊,晚上,直到10点收摊时,他俩才能吃上饭。

当问到夏日酷暑之下卖西瓜辛苦不辛苦?夫妻俩连忙摆摆手道:“我们农村人干活习惯了,不怕大热天,也不怕辛苦,我们还盼着天再热点呢,这样还能多卖点瓜。”

大学生卖瓜只为帮父母减轻负担

上午11点,太阳毒辣,格外刺眼,街上来往人群也变少了。每路过一个人,小袁都卖力地吆喝一声:“买瓜吗?很甜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匆匆路过,不愿停留。

“今年下大雨发大水,之前瓜不好卖,加上这两年肥东的水果店越开越多,一部分客源流失去了水果店,生意就更难做了,一天下来能卖个六七百元,这段时间天热,好的话能卖到1000块钱左右。”小袁今年23岁,刚刚大四毕业,在这卖瓜也是来帮母亲的忙。

记者注意到,摊子上的西瓜上下都用棉被盖着,原来,西瓜上面怕磕,下面怕烫,每天下午都会有一部分瓜被蒸坏,只能扔掉,所以就用这个办法减少点损失。“我们不怕天热,可是瓜怕”,这是瓜农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记者留意发现,只要来一个人买瓜,小袁都十分卖力,帮忙挑瓜选瓜。若遇上讨价还价的顾客,他只能耐心解释。小袁还给记者分享了卖瓜的小技巧,“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今年雨水大,有些西瓜可能会坏,我们会提前跟顾客说清楚,告诉他们如果瓜坏了可以随时来换。而且,选对地方也很重要,一定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才能卖得多。”他说,“当然,价格也是一方面,人家卖1块2,我们就卖1块,有些零头我们能抹就抹,口碑好了,回头客自然也就多了。”别看小袁才20岁出头,可说起卖瓜经,头头是道。

“我爸妈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夏天也很热,我不想让他们太累,太拼命,就想着帮他们一点,他们也能休息休息。”小袁表示。

新闻推荐

首笔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成功发放

近期,为了帮助创业者稳定经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县人社局积极和放款银行、小额担保贷款公司进行协调,推进省、市创业资金...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