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娃”舍生忘死立战功

肥东晨刊 2020-08-05 08:32 大字

○墙上挂满了杜老的荣誉 ○杜老获得的奖状 ○抗美援朝纪念章 ○杜老身体挺好 ○讲述抗美援朝往事 ○再敬一个军礼□实习生王欣鲍月玲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伴着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支庞大的中国志愿军队伍横跨鸭绿江赴朝支援。

70年过去了!如今,在我们身边,仍有不少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肥东县桥头集镇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杜俊臣,今年93岁。

部队来了个“小不点”

日前,记者来到93岁老兵杜俊臣家中。只见门头的一面墙上挂着数张老照片和各种勋章,让人不禁对老人充满无限敬意。

杜老虽然有些耳背,但在他的脑海里,往事的记忆从未被抹去。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杜老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在1948年7月份的时候,国民党在附近抓了一些年轻人,以扩充自己的部队;而游击队一边同国民党作战,一边带着百姓四处躲藏。当时紧急情形下,新四军带着百姓们在山上躲了3个月。在那个动荡年代,游击队保护百姓不怕牺牲的精神,打动了不到20岁的杜俊臣。很快,他就表达了“想加入游击队”的愿望。“那时候,我个子矮,一米六左右,而且很瘦。一开始,游击队不愿收我。后来,我一再坚持,最后如愿加入了游击队。”杜老回忆说。由于身材瘦小,当时在部队,大家伙儿都喜欢喊他“小不点”。

巧用“人达”堪比雷达

1952年,杜俊臣随中国志愿军从普济圩农场出发,坐火车抵达辽东省。之后,跨鸭绿江到达朝鲜。

“一跨过鸭绿江,就听到枪声此起彼伏。一开始我们还觉得这仗打得真激烈,后来才知道,这枪声原来不是打仗。”杜老告诉记者,“当时,我们这边有几个战士被美军俘虏,美军就问我们这边是不是有雷达,不然怎么每次他们的飞机到达朝鲜领地上方时,陆地上的部队就很快散去。我们的人回答说,‘我们中国穷,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雷达,中国只有\‘人达’。”何为“人达”?经杜老再次解释后,记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人达”就是:美军飞机每到一片领空,我们的士兵就用开枪的方式作为信号弹,一个传一个,从而传至各个部队,之后立即做好应对措施。

“小娃娃”舍身剪电线

在当年的战场上,中朝军队密切配合,吃住打仗都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战斗非常激烈。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计划分工怎么打仗、谁负责哪块儿领域。”据透露: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相比,朝鲜人民军所持的武器更为先进,为自动步枪,可以一次性射出15发子弹。

面对枪林弹雨,面对重重险境,杜俊臣从未有过退缩。据杜老透露,当时他们所在的通讯班,加上杜老总共三个人。由于战场上美军的飞机炮弹狂轰乱炸,其中就有一处高压线被炸倒。“眼看着高压线就要砸到电话线了,我们其中一个人跑去找支援。我怕时间来不及,就决定自己上。另一个战友不让我上,因为确实很危险。但是我作为党员,为党、为人民工作,死而无憾。”情急之下,杜俊臣用衣服把钳子包裹起来,然后爬到电线顶部,把电话线剪断。电话线是保住了,可杜俊臣被电得全身都烧起来,一下子倒在地上,没有知觉。“也是老天眷顾我啊,我最后竟然又活了过来。还记得那时我们班长特别激动,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娃娃啊,你总算是醒过来了,你可立了大功啊!”时隔数十年,如今回忆往事,杜老仍然感慨万分……

“班长情结”埋藏多年

说到杜俊臣这么多年来最难忘的人,那就是当年的班长。

“班长叫李达胜(音),当年我刚加入部队时,他对我可照顾了。”在一次战斗中,敌人深入我方队伍中,一架战斗机投下炸弹,摧毁了我方据点。当时,李达胜不幸被炸……等到战友发现时,李达胜全身已被炸得血肉模糊,他抓着一位战友说“想见杜俊臣最后一面”。得到消息后,杜俊臣飞快跑到班长身边,李达胜憋着最后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遗愿:“我有个二哥,他有两个孩子,你告诉我二哥,让他过继一个孩子给我,这样,我也算有后了。”杜俊臣含着眼泪不住地点头。

几十年来,每当回想到这里,杜俊臣的情绪便会十分激动。好在去年的时候,经过多方打听,杜俊臣终于找到了班长二哥的后代,并与其见面,也算了却了他一生的愿望。

如今,年过九十的杜俊臣身体依旧硬朗。每天晚上,杜老都会准时收看新闻节目。“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这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啊。”杜老一边说,一边敬了个军礼。

新闻推荐

撮镇镇女大学生主动请缨

在撮镇镇建华社区二十埠河河堤上,常常有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她手持铁锹,穿着雨靴,脚踩泥泞,同社区的防汛队员一起深入一线。...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