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绣”出精彩晚年

肥东晨刊 2020-07-15 09:23 大字

○手巧的欧老疫情期间自制的口罩 ○家里都是老人的作品 ○欧汪珍老人的十字绣远近闻名 ○虽然已经年过九旬,老人的手还很巧 ○一丝不苟 ○专门的架子方便绣十字绣 ○平时衣服都是自己洗□实习生王欣鲍月玲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一幅“马到成功”,骏马奔腾,栩栩如生;一幅“流水生财”,仙鹤展翅,活灵活现……这都是家住肥东县长临河镇四顶社区的欧汪珍老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作品。老人已有92岁高龄,对十字绣却有着不一般的情怀。当说起自己的作品时,更是神采奕奕,侃侃而谈。

九旬老太痴迷刺绣

欧汪珍,1929年11月出生于肥东县长临河镇一户普通家庭。如今,92岁的她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如今也年过七旬。

欧汪珍打小就表现出对刺绣等针线活的悟性。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经常在街边看别人纳鞋底,渐渐地,她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花、做鞋等针线活。1997年,欧汪珍的老伴因病去世,从那以后,她一直与小儿子住在一起。年逾八旬时,有一次,欧汪珍去北京的子女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老人首次接触到十字绣工艺,一下子唤醒了她心中的刺绣记忆。于是,便开始学习与尝试。这一发便不可收拾,对十字绣十分痴迷……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看到,年过九旬的欧汪珍竟有一头黑发,精神矍铄,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绣着手中的“马到成功”,丝毫未受到我们打扰。只见老人手起针落,手法娴熟,一点看不出来已有92岁高龄。“家里孩子多,老太太想给我们每家都送一幅‘马到成功’,所以每天都不落下,就想着早点绣完送给我们。”欧汪珍的女儿说。当谈到老人身体状况时,欧汪珍的媳妇告诉记者:老人能吃能喝,思维敏捷,就是耳朵稍微有点聋。据透露:2018年,老太太把腿摔伤了,在床上躺了四五个月。儿女们当时都以为老太太这么大年龄了,肯定下不来床了。但她心态好,能吃能喝,后来慢慢地试着下床走路,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儿女的,都不如老太太。有时候遇事都会焦躁,但她老人家却不急不躁,一直都笑眯眯的,这可能也是她长寿的秘诀。”

匠心依旧“绣”传承

记者在家中发现,老人的十字绣作品十分精美,图案惟妙惟肖。“这十字绣难度倒是不大,就是要考验人的耐心和仔细。你们看,这一针一线都不能错,凡是错了一个线头,就要重新再来。”欧汪珍说。

如今,老人每天做十字绣都要好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她就会“绣”起来,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她也会“绣”一会。从八十岁开始至今,欧汪珍的十字绣作品已达数十件。除了家人,有时老人也会大方地将作品送给街坊。

据了解,除了十字绣,其实老人以前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现在年纪大了,基本上不打了。“其实打牌也好,做十字绣也好,都特别伤颈椎,我们也经常提醒老太太,做一会十字绣就要休息一下。可她太痴迷了,经常一做就停不下来。”老人的孩子们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受欧汪珍的影响,如今,老人的孙女和外孙女也都喜欢上了十字绣。孩子们经常来看望老人,拉家常,一起做十字绣,其乐融融。

当然,除了做“绣”,平日里,欧汪珍也会帮着孩子们做做家务,刷碗、扫地、洗衣服。“别看她90多岁了,衣服从来都是自己洗,不需要我们来帮忙。”孩子们说。

在修身养性体现个性美的十字绣创作中,欧汪珍不断调整心态,平心静气、循序渐进、一针一线地完成作品。她的十字绣作品图案纹样极具艺术特色,既蕴含着江淮大地的民俗寓意和早年的农耕文化,又体现了农村劳动妇女独特的审美观和高超的技艺,体现传统手工艺的无限魅力,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精神寄托。老人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其身上所表现的友善待人、坚韧不拔等品质,正是长久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百姓淳朴生活的生动缩影,乡村文明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2020年度肥东县法律援助全年案件任务量为1038件。上半年,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0件,达年度目标任务70%。法律咨询实现免...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