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7000年肥东文明历史

肥东晨刊 2020-04-21 09:17 大字

○博物馆外景 ○参观 ○博物馆里的规划沙盘景观 ○国家一级文物——景云二年弥勒佛造像 ○国家一级文物——玉琮 ○国家一级文物——长沙窑海棠形耳杯 ○国家一级文物、全国仅此一枚的“天聪通宝”肥东博物馆地处综合性城市公园——和睦湖公园的东岸,现代化的建筑特色与波光潋滟的湖景遥相呼应,成为肥东新时代的靓丽名片。

在历史滚滚的红尘中,不论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还是绿荫诗书的清雅古建筑,无论以前是何等的荣光,最后也难免湮没于历史长河。在湮没中,它们却以另一种形式进行复苏,这就是见证它们荣光的、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博物馆。肥东博物馆作为肥东县重要的公益文教机构,将以传承历史文脉、发扬精神文明、培养爱国情怀为己任,让馆内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址、每一本古籍,都焕发新的生命意义,为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肥东博物馆占地总面积18995㎡,其中展陈面积约4500㎡,是一座展示肥东悠久自然历史、鲜明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现有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藏品有陶器、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钱币、古籍、字画、石刻、砖雕等十多个品种,以陶瓷和青铜器为主,从新石器时期到近现代,其中又以汉、宋和清代居多。馆内有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80件。

肥东县博物馆由序厅、规划沙盘、历史人文展、革命历程展、明清宗祠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互动展厅、临时展厅和碗幕影院等几个部分组成。

浚遒古韵人文撷英

肥东的古代史可从史前时期追溯到明清时代,反映了在距今7000年前后,已有原始先民在肥东繁衍生息。肥东博物馆的历史人文展厅以历史文物为载体,通过物质文化的发展,从侧面展现肥东历史进程。在历史人文展厅可以看到: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大城墩遗址:位于石塘镇龙城居委会,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56年出土的稻粒是安徽省最早发现的稻作遗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就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稻作农业文化区之一。

南院遗址:位于店埠镇城南公园,面积约2000平米,是肥东县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遗址,距今已有6500-7000年历史。

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吴大墩遗址:是夏文化的开始,位于古城镇东吴村。

1985年,吴大墩遗址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肥东县文物管理所三方共同发掘,此次发掘活动,是肥东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开展科学正规的遗址发掘活动。吴大墩遗址分为五期,包括了夏代晚期至西周晚期的不同发展阶段。

秦汉时期文化遗存——龙城遗址:位于石塘镇龙城村,即汉浚遒县城。龙城遗址是由远古时期的部落渐渐发展到汉代,成为一个县城,是古代的重要城镇,龙城春秋七号墓就在龙城遗址的城外。

这是安徽省一处极具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存。遗址有商代和汉代文化遗物,商代文化遗物主要出土于城西,有石斧、石锛和陶鬲、陶罐残片等,浚遒县城即建于商代聚落遗址。

唐宋时期文化遗存——海棠形耳杯:唐代青瓷和白瓷进一步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长沙窑是南方的一个大型青瓷窑厂,馆内陈列的国家一级文物——海棠形耳杯,便是长沙窑产物。它是一个酒具,整体为海棠花形状,杯身通体施釉,为青绿色,相当精美。虽然海棠造型的瓷器在唐代较为多见,但将海棠花造型与耳杯相结合,在出土文物中却十分罕见。

吴氏夫人墓志铭:吴氏夫人是何许人也?她是王安石的外孙女,墓志铭上明确记载,吴氏夫人年幼时,王安石曾带她进宫朝见皇后,皇后见后非常喜欢,便赠给吴氏夫人两根金钗。这两根金钗现存肥东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吴氏夫人的丈夫,就是当时的刑部尚书王能甫,他是肥东店埠镇人。而吴氏夫人的母亲则是王安石的大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吴安持。吴氏夫人的母亲工于文学,曾著诗:“西风不如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回诗道:“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由此可见,王安石与女儿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明清时期文化遗存——清朝金币:金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当时市面上不流通的钱币,只被皇帝用来嘉奖赏赐皇亲国戚和功臣重臣。馆内的三枚金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李鸿章的莫氏夫人墓,其中天聪通宝尤为珍贵,全国仅此一枚。“天聪”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年号,前后只有十年时间,因此留存的文物数量较为稀少。

真品圣旨:肥东博物馆内现存合肥地区唯一一道真品圣旨,它由五种颜色书写而成,并且满汉文对照。这是同治皇帝为了褒奖肥东地区的一位将领,叫做周荣兴,加封他的祖父祖母的一道圣旨。

在当时,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一般为白绫黑字,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圣旨才能以彩色书写,而且官职越大,圣旨颜色越多,最高等级的圣旨为七色圣旨。周荣兴本人是三品官员,这道圣旨为五色,等级非常高。

善绵世泽玉振家声

宗祠是同宗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有话说“江南祠堂看徽州、江北祠堂看肥东”,明清时期,肥东遍布城乡的祠堂大约500座,今存60余座,且多保留明清以来的建筑风格,或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或装饰华美、富丽堂皇,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久远的传统风俗,成为浩瀚绵长的历史画卷和靓丽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明清宗祠展厅内,你将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肥东祠堂文化。其中:

包氏宗祠(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氏宗祠位于包公镇大包村,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

包氏宗祠始建于宋,现存宗祠为清朝光绪年间的建筑,以祭包氏始祖包令仪。祠堂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秀丽,宗祠四进,两路八间,门向北开,青砖小瓦,硬山顶。祠内现存包拯画像、《包氏宗谱》和《包孝肃奏议》10卷。

吴氏宗祠:位于八斗镇八斗村,是明朝开国功臣黔国公吴复家祠,由大小宗祠合并而成,前后各六间,占地1800平方米,门前花坛580平方米,祠后590平方米的院内青松翠柏四季葱葱。

宗祠坐北朝南,迎面是重檐歇山顶的五凤楼,门厅内3米高的照壁上额横书“勋名振远”,祠内雕梁画栋,墙上砌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题材的砖雕石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乡音乡情蕴华含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目前肥东县有1项国家级非遗和19项省市级、县级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你可了解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产生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一个美丽的传说。邵姓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玩一次增加一节(1.6米),现洋蛇灯已达108米。洋蛇灯工艺复杂,全凭老艺人口传手教,师徒传承。洋蛇灯舞蹈设计独具匠心,精彩纷呈,构成了金蛇狂舞的民间艺术,为民间舞蹈艺术园里的一朵奇葩,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另外,还将了解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歌、庐州大鼓、牛门洪拳。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牛官堡“武”狮、打莲湘、庐州旱船、撮镇龙灯、公和堂狮子头、梁园三绝、石塘驴巴等详细情况。

烽火肥东运筹瑶岗

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肥东这片红色沃土上,发生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壮烈革命,一大批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为肥东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肥东博物馆的革命历史展厅着重还原了那段光辉而充满艰辛的岁月,这是肥东人共同的红色记忆。在革命历程展厅内,你将可以看到肥东的光荣革命历史。如:石塘农民暴动、桥头集双山阻击战、梁园保卫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等发生在肥东境内的历史革命故事。其中:

石塘农民暴动:1929年,党的工作深入农村后,农民运动进入高潮。1933至1934年间,肥东的石塘地区普遍建立了红枪会等武装组织,1935年初在红枪会的基础上成立义勇军,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蒋介石”,数千贫苦农民纷纷拿起土枪洋枪、大刀长矛参加义勇军。

1935年农历正月十一日,石塘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起义军分为4个营,靳守先、杨逸民、傅家法为起义军的总负责人。起义军一度打下古城团防局,与追剿暴动的县保安大队开展激战。轰轰烈烈的石塘农民暴动唤醒了农民的革命觉悟,充分显示了农民中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

特色展厅丰富多彩

此外,博物馆内的特色展厅,将为广大参观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碗幕影院。

碗幕影院采用碗形的场景设计,设计24台激光球形投影,营造超震撼的立体视觉效果,将观众的全部视野范围用影视画面包裹住,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观众仿佛乘坐一艘穿越时空的飞船,纵览肥东上下数千年的历史,畅游肥东未来上千里的城乡建设美好愿景,为观众献上一部史诗般的光影盛宴。

互动展厅采用高科技的展示手段,演示了互动拍照、肥东方言、VR体验等项目,生动地丰富了肥东博物馆的展览项目,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趣味横生的手工坊,是肥东博物馆开设的创新型体验项目,涵盖了陶艺、剪纸、书画等内容,游客在参观之余,可以亲自参与手工制作,趣味横生的制作过程中,对肥东当地的特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彭余江本刊记者叶昌国文/图

新闻推荐

明日起这些路段违停要吃罚单■肥东城区24处电子违停抓拍点重新启用■违停超5分钟驾驶人将被记3分、罚款两百元

□陆敏本刊记者陈强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城区安装的电子抓拍系统一直未启用,为图方便,不少车主将机...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