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王海银

合肥晚报 2020-04-17 00:58 大字

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吧,总好回忆以往的事情。回想我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坎坷不平。1968年我上小学五年级,由于文革时期动乱,那一年五年级与六年级同期毕业。是年秋季我去黄栗公社(当时不叫乡)农业中学读书。讲起来是笑话,读书学校不发书,课本全靠学生自己借。我好不容易才借到一本初一代数书。农中坐落在合蚌路附近的红旗农场内。学校几乎不上文化课,全体教职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种地。一学期后,我与村里的另外几个孩子同时辍学了。此后三年(1969—1971)时间,我在生产队放过鸭,放过牛,后期直接同大人们一起下田干农活,半劳力,每日记七分工。

1972年春,在天津市教书的大哥调回肥东县草庙中学任教。母亲不忍心看我如此年纪就在家务农,叫我跟大哥再去中学念书。上学后直接读初二,其他学科我勉强能跟上,唯有英语压根儿不懂。字母ABC不认识,发音叽里哇啦觉得好笑。之前在小学和中学从没有学过英语。就在我犯难束手无策之时,王海银老师说给我义务补课。那时的课程简单,初一的内容主要是学习26个字母、48个音标和几句政治口号。每天晚上辅导一个小时,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王老师就给我补完了初一的全部内容。从此,我对英语产生了极大兴趣。课前课后口中念念有词,背诵单词不停,英语成绩迅速提高。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我担任了班级英语课代表。

到了初三,我学习英语的劲头愈来愈大。我购买一台收音机,专门用来收听上海和安徽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天利用早中晚休息时间跟着电台学习。人到哪收音机背到哪,树荫下、小溪边、田冲野洼到处都是英语课堂。遇到疑难问题,随时请教王老师。

中学毕业后,我先后在家乡小学、中学教英语。先是民办教师,后转正为公办教师。转眼40多年过去,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以我当时农村家庭的生活境况,也没有任何背景,能够跳出农门,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属不易,也很幸运。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农中辍学三年后,我没有再去上学,如果没有遇见王老师,如果当年王老师没有给我补课,那么我的人生历史肯定要重新改写。

人们常说: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限于通讯条件,我中学毕业后就与王老师失去了联系。从在职到退休,我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行走。我也曾多方试图寻访过,均告无果。只是隐约听说王老师早年调至淮南师专,但是苦于无法取得联系。说来凑巧,2015年9月,我们蚌埠教育学院八一级外语班在淮南市举行同学会。于是我委托淮南一中的一位同学帮我打听有关王老师的信息。不久佳音传来,该同学辗转得知王老师已于10多年前从淮南师范学院退休了,现住在合肥市,同时告知王老师联系方式。

恩师终于找到了。随即我携妻登门拜望王老师,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王老师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一直感染着我、教育着我。几十年来,我以王老师为人生标杆,忠于职守三尺讲台,挥教鞭执粉笔,毫不懈怠,努力传道授业解惑。我想这应该是对王老师最好的报答。

投稿热线0551-64249456征文信箱:116376329@qq.com

本栏目由安徽上上品酒业独家冠名,扫码享受买一赠一,关注公众号逢9抢红包。

□李良辉

新闻推荐

承生命之重 筑医者仁心 程天霞获评1-2月“合肥好人”

本报讯自出现疫情第一天起,她一直挂帅一线、忘我投入,充分发挥专家专长和学科带头人的表率作用,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