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禁烧令”出台,秸秆会去哪?

合肥晚报 2020-04-14 00:37 大字

日前,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下发通知:今年起,安徽省将对秸秆焚烧火点实施卫星全年全时段监测,省政府将秸秆禁烧工作列入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这被称为“安徽省史上最严秸秆禁烧令”。

随着这一“最严禁烧令”的出台,秸秆的综合利用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不让烧的秸秆去哪呢?

近日,记者在探访种植户、能源和新材料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发现,秸秆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变身”为肥料、饲料、燃料和新材料等,逐渐实现“变废为宝”。今年,合肥还将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再发力,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

种植大户:

签订焚烧责任书 打碎还田成环保肥

不久前,杨林收到了一张禁烧秸秆的通知信,他是肥东县古城镇松王社区的种植大户,和妻子袁修云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发展虾稻共养。过几日,他们还要签订一份协议——合肥市于3月12日印发的《合肥市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中提到“要与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主体逐个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

“今年是第一次签协议。”杨林告诉记者。他自2017年从事虾稻共养,今年是第一次被要求签订秸秆禁烧的责任书。不过,杨林并不担心,他家稻田里产生的秸秆,从未露天燃烧过——一直都是打碎还田沤成农家肥。

杨林告诉记者,之所以一直坚持将秸秆打碎还田,是因为秸秆打碎后用水泡发可以形成自然的农家肥,而这种无污染的农家肥,是稻虾共养田块最安全的肥料。“养殖龙虾的稻田不能使用化肥,否则龙虾生长会受到影响。”杨林说。

能源项目:

秸秆气化“变身”燃料 可用于发电

除了种植大户自行处理秸秆外,一些企业也参与到秸秆利用的队伍中。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对采购的秸秆进行气化,形成可燃的气体,用来发电、燃烧锅炉等。

“这些秸秆被收购后,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相应的能源。”该公司的采购部负责人胡鹏称,利用秸秆等原料为客户提供发电、烧锅炉、热解制油等系统。

去年,该公司大约采购40万吨秸秆。“从2008年公司成立到现在,秸秆的采购量一直在增加。”胡鹏说,目前,该公司在肥西的气化车间约有4000平方米,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公司一直有扩大规模的打算,目前正在筹备中。”胡鹏表示。

在秸秆综合利用上,除了企业和农户的参与,政府也兴建了一些项目。肥东县2018年建成陈集镇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民生工程项目,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进农户家,目前该工程为100多户农户提供能源。2019年肥东县又在八斗镇大张社区建成了一个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将秸秆固化成型供给火力发电厂。

牧业企业:

秸秆变饲料 添补饲料供应不足

将秸秆用作饲料是秸秆利用的另一种形式。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在肥东县白龙镇有一处奶牛养殖点,该养殖点主要收购青储(新鲜秸秆),因而周边农户会把快成熟的小麦和玉米秸秆打碎提供给养殖点。

“去年我们收购了11万多吨青储,合肥地区的青储量约占三分之一。”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的饲料采购负责人祁长东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对青储的需求量加大,祁长东计划今年采购14万吨青储——受疫情影响,奶牛所需的一部分饲料在供应上出现困难,该公司打算改变饲料配比,增加青储的占比。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在合肥的采购量。”祁长东说。随着合肥土地规模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涌现,该公司将会加大与种植大户的合作,就近采购青储。

新材料公司:

秸秆变生态餐具原料 产品远销国外

走进长丰县罗塘乡工业聚集区的安徽绿之态秸秆制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车间人员将磨成颗粒的秸秆进行原料处理,在一条条流水线上,原料经过高温成型、精密研磨、质检等工艺流程后,一件件环保餐具制作完成,等待包装出厂。

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潘杨笠眼里,秸秆就是“宝贝”,可以变成一件件天然植物纤维环保硬质餐具。

“用秸秆制成的餐具,富天然米糠营养素,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重金属、塑化剂等,而且比普通餐具更耐高温,不易碎,即便是破碎了,边角也不锋利。”说起这种餐具的优点,潘杨笠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而且这种餐具的原料是天然生物,可再生,可降解,埋于土下6个月后可降解,不会造成污染。

“秸秆本身是农业废弃物,如果在田间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如今可以生产成纯天然的餐具,实现农民的再次创收,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实际利益。”潘杨笠说,目前,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及市场开发,该公司产品远销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国内外市场认可与接受。

除了做成餐具,秸秆还有其他“大用途”。潘杨笠介绍,该公司正在深做秸秆“文章”,与中科大、合工大等名校合作进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并开发新型天然植物纤维产品,提高秸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的利用率。“我们与白色家电企业合作,准备生产家电配件,此外还可以运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包装材料、汽车配件等方面。”潘杨笠说。

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争取达92%利用率

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2019年,合肥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809.1万亩,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348.26万吨,其中可收集资源量达258.52万吨。

这么多秸秆,到底去了哪里?

“2019年,全市共利用农作物秸秆236.7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6%。秸秆还田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2019年秸秆还田利用量达143.1万吨。”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还田利用在秸秆综合利用量上占比超60%。

当然,众多企业也参与了秸秆的收储利用。“目前合肥市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有40多家。”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合肥市布局了3座秸秆电厂,已有2座建成运行,还有1座正在建设中。根据规划,3座秸秆电厂收集半径覆盖5县(市)大部分乡镇,年利用秸秆能力达45万吨,占全市可收集量的15%。

“今年,合肥将力争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上述负责人称。今年,合肥除了将建立健全还田利用、收储运销、产业增值、政策扶持四大支撑体系外,还将认真落实优惠和奖补政策,做好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扶持。

政策支持:

基料化利用秸秆 企业获60多万奖补

记者了解到,秸秆还能做手工艺术品、卫生纸、稻壳水泥混凝土、保温砖……通过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得到了推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与此同时,当前合肥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也有扶持政策。比如,2018年,肥东玉成菌业专业合作社因为基料化利用秸秆获得了60多万元的奖补。

业内建议:

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秸秆利用方案

作为一家从事再生能源开发的企业,安徽烽火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华带领团队长期投入到秸秆的综合利用。

刘永华说,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加大了宣传与监察的力度,禁止农民烧秸秆。但问题是农民的秸秆不烧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秸秆利用模式——‘秸秆换颗粒’。”刘永华说,企业主要负责秸秆的收集与颗粒加工,农民只要将散落在田间的秸秆送到企业办的颗粒加工厂,就可以按“三斤换一斤”的比例换成可以燃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刘永华说,经过五六年的推广,目前这一秸秆利用模式已在蚌埠、宿州及皖北等得到运用。农户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解决了家里烧水、做饭的燃料问题,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较高。

“但毕竟一家家农户推广消耗的秸秆有限,我们下一步准备与发电厂合作,不仅可以实现秸秆的能量再利用,也可以消化掉更多的秸秆。”刘永华说。

刘永华有着多年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经验,他提出秸秆的综合利用应该再“细化”的建议。他说,秸秆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等农作物,应根据秸秆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在利用方面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比如,一个地区的水稻秸秆已经实现了综合利用,那么在制定方案时,就要考虑到底是哪种秸秆还没有消化掉,再提出针对性方案,是适合做燃料,还是适合做肥料?”刘永华说。

陈文彬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赵佩娟

新闻推荐

狠抓病害防治确保小麦丰收

4月9日,肥东县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全县100多名种粮大户参加现场会。在防治现场,与会人员详细听取县农技专家关于...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