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欢腾万民同庆国家非遗大邵“洋蛇灯”开灯表演

肥东晨刊 2020-01-22 09:39 大字

○锣鼓铿锵 ○锦幡开道 ○舞动起来 ○洋蛇灯通体闪亮 ○万民同庆 ○蛇身盘起 ○盛世欢腾 ○上下翻飞 ○近距离感受蛇灯 ○点燃烛火盛世欢腾,万民同庆。1月20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邵“洋蛇灯”表演在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潜龙宫广场开演。随着龙灯舞动起来,拉开了肥东县2020年春节的欢快气氛。

这样的表演让年味更足

当晚,大邵村家家张灯结彩,村民们像赶集一样,从四面八方赶赴位于该社区的潜龙宫。现场锦幡开道,锣鼓铿锵,一条百多米长的“洋蛇”通体闪烁光芒,随着近百位村民的舞动,上下翻飞。慕名而来的肥东居民王大哥说:“现在生活好了,玩的东西多了,但是老传统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大邵‘洋蛇灯’这样的表演,让年味更足。”

大邵洋蛇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邵姓婆媳为躲避兵祸,躲在山上的一处山洞。一群溃逃的元军慌不择路,也向山洞溃逃,发现她们后欲行不轨。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一条白色巨蟒从天而降,飞下悬崖,口吐蛇珠,吓逃元兵,保护婆媳。后来媳妇产下一子,邵姓后代为了纪念这条义蛇,扎制洋蛇灯玩耍,每十八年玩一次蛇灯,每次蛇灯增加一节。截至目前,蛇灯已经长达一百多米,并于2003年参加全国农民春晚表演。

洋蛇出洞金蛇狂舞

在当晚的表演现场,“游行”的主角当然是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

“洋蛇”通体闪烁光芒,时而蛇头高昂,仿佛要一飞冲天;时而蛇首低垂,仿佛陷入沉思;时而蛇身盘起,仿佛在积蓄力量……

尾随的人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好多群众是通过媒体获悉,早早从合肥、肥东等周边城市特地赶过来观看。大家一路嬉笑,一路用手机、相机拍照留念。现场锦幡开道,锣鼓铿锵,喊儿唤母声不绝于耳。洋蛇出洞、金蛇狂舞、摇大车、走径折、堆宝塔、走行车等精彩节目轮番表演。群众喝彩不断,热闹非凡。洋蛇灯每前进几步,“洋蛇”就会变幻姿态,围观的村民欢呼不止。

洋蛇灯的制作不简单

“洋蛇灯的制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非遗大邵“洋蛇灯”国家级传承人邵传富介绍。洋蛇灯用竹篾编成鳞状,外蒙白布。工艺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难以用文字表述。

邵传富说,最重要也最繁琐的制作是蛇身。首先要将竹条破篾,3位师傅要花上20天时间才能完成。接着,将竹篾绕圈、扎绳并分叉。“每天要50个人同时干活,一周才能完成。”

邵传富告诉记者,为了让“洋蛇”在晚上舞动起来,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感觉,蛇身里要摆放蜡烛。“蜡烛在蛇身里为何不会脱落?因为蜡烛牢牢地被固定在里面的一个摆轴上,就像不倒翁,不管蛇身如何动,蜡烛的重心都是朝着中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为更好地传播“洋蛇灯”技艺,大邵洋蛇灯逐渐改变18年舞一回的习俗,转为按需表演。蛇灯的长度也不是每次增加一节,而是根据耍灯的人数来定。

目前,为保护传承大邵洋蛇灯技艺,合肥市已启动抢救性保护措施,将洋蛇灯的由来、扎制、舞弄等,全过程制作成影像资料,助其传承。

罗祥勇本刊记者王凤莲文/图

新闻推荐

马湖乡:走街串巷年前宣传忙

春节即将来临,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肥东县马湖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却在此时忙碌起...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