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22万余元用于生态修复 合肥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达成磋商协议

江淮晨报 2020-01-07 07:14 大字

本报讯 因为超标排放污水造成三十埠河污染,安徽某商城有限公司赔偿22万余元用于生态修复。1月6日,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这是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合肥市首个通过磋商达成协议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

据了解,该公司自建设物流园以来,园内经营户存在污水未经处理经雨水管直排三十埠河的现象。2018年12月,肥东县经开区管委会向该公司下达整改函,要求对雨污分流不彻底及排水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整改。2019年10月,肥东县环境保护局在对该公司巡查时发现仍有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河道,经抽样检测水质超过排放标准,于是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排污并告知拟作出行政处罚。

该公司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及超标排放污水,导致部分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至外部,对三十埠河水质产生影响。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专家组对该公司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鉴定评估。该公司接受赔偿22万余元的处罚决定。

据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该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将纳入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通过替代修复的方式,用于辖区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质量。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佩娟 通讯员 李孝林

新闻推荐

监控“立功” 村民获奖 为侦破连续盗狗案提供线索

本报讯(东公新陈海滔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剑文/摄)3人结伙作案,专挑偏僻乡村以“投毒食”、“弩杀”的方式盗窃土狗,短短半月...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