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树”下生活更如意

合肥晚报 2019-12-04 00:40 大字

○记者(图右)在采访

体验记者: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杰 张宇泽

体验地点: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

肥东县响导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蒋祠村位于响导乡东北部,是该村人口第一大村。2014年,该村被列入肥东县14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几年来,听闻蒋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岭区告别贫瘠和荒芜,垃圾不见了,道路通畅了,47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到处生机勃勃,发展日新月异。11月14日,记者当一天村支书的体验地就位于这里。

情系家乡

“80后”企业家建起扶贫产业园

11月14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蒋祠村的一个蔬菜大棚内,五六个工人正在采摘杭椒,这里是村里的扶贫产业园。

“今年西瓜价格不错,每斤批发价格在1.8至2.5元,除去成本,每亩利润在万元左右。”产业园的负责人蒋华告诉我们,西瓜种植在7月底结束,接着就是种植杭椒,杭椒也是订单生产,供应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1982年出生的蒋华,年轻时便外出创业,经过多年的打拼,也有了几百万的积蓄。 2009年,蒋华回到家乡。“其实,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一方面为了方便照顾妻儿,另一方面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蒋华告诉我们。

刚回到村里,蒋华就流转了2500亩土地,搞起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在此期间,他还兼顾着养殖,养了一万多只鹅。可能缺乏一些种养经验,一开始几年,蒋华亏了不少钱。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一边忙碌,一边学习。渐渐地,蒋华的农作物种植开始有了起色。

2014年,蒋祠村被县里定为14个重点扶贫村之一。村干部找蒋华商量,如何能让百姓脱贫?如何能让村里改变落后的面貌?

那段时间,蒋华和村干部屡次外出考察学习。2016年,村里最终决定建设扶贫产业园,由蒋华牵头投资。2017年,产业园正式挂牌,首期142个钢架大棚建成投入生产。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益,产业园在种植蔬菜的基础上,还拿了一部分土地种起西瓜。在此期间,蒋华积极主动外出考察,物色科技人员。在上海崇明县,他找到了长期种植西瓜的老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带回了十几人的农业科技队伍,在产业园里采用新技术种植西瓜,每年有五茬西瓜分批上市,亩产西瓜7000斤左右。

一年,两年,产业园逐渐形成规模,遇到采摘高峰的时候,有当地400多劳动力在园内务工。

在一间仓库内,只见工人们正在进行杭椒的分拣,她们把杭椒按大、中、小分成三类。原来,杭椒越小价格卖得越高。村民魏莲群告诉我们,他们一天上班8个小时,每天可以挣60块钱。当然,除了正常的上班结算报酬以外,对于村里的贫困户,还可以得到每年产业园的盈利分红。

勤劳致富

小麻鸭撑起贫困户的“幸福梦”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平静的塘面被数百只鸭子打破了沉静,它们陆续跳到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岸边,一位村民正笑着看着这群鸭子——这是我们在村里一处水塘边看到的场景。

这位村民名叫王华云,是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的贫困户。

54岁的蒋志凯和53岁的王华云是一对夫妻,曾经夫妻俩都在工地上打工,日子过得较为清苦。2016年,蒋志凯被查出患有尿毒症,这无疑让这个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方便看病做透析,夫妻俩在合肥租了一间房。

对于王华云来说,丈夫突然患病,她也不能因此消沉下去,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怎么办?为此,王华云找到村里,村干部们经过商量,建议这对夫妻可以搞一搞养殖。

从那时开始,这对夫妻养起了鸭子。当年,两口子进了1000只鸭苗。由于蒋志凯平时还要经常做透析,所以,对于鸭子们的照顾,王华云几乎倾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经过一年的摸索,这对夫妻对养鸭也有了一定心得。第二年,两口子一下进了3000只鸭苗。

2019年,夫妻俩又进了3000只鸭苗。

我们发现,这些鸭子中间最大的有5斤重,最小的也有3斤。“今年的麻鸭市场行情还不错,一斤能卖到十四五块钱。去年行情差一点,一斤也就十来块钱,而且去年鸭子生病也死了不少。”王华云说。

据了解,养鸭一年下来可以为这对夫妻带来近十万元左右的收入。除此以外,每年还可以得到光伏发电的补助、合作社的入股分红,再加上低保收入等,除了蒋志凯看病,日子过得也算是不错了。

在塘边,我们看见一个临时搭的帐篷。原来,这是王华云临时搭建的,之所以搭帐篷,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鸭子。鸭子喜欢在哪一片活动,王华云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在帐篷里,我们发现,里面的陈设很简单,除了一张床,便是喂鸭的饲料了。

眼看着天气马上就要冷了,难不成王华云要在帐篷里过冬?我们很是疑问。对此,王华云笑着表示“不会”,她也希望能尽快把鸭子卖掉,卖个好价钱,这样,她和丈夫才能过一个“暖冬”。

美丽乡村

乡村花园里百姓生活更“如意”

在蒋祠村转了半天,我们切身感觉到养殖、种植产业让贫困户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在走访中,村里优美的环境,花园般的村容村貌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前,村里垃圾成片、道路坑坑洼洼、乱堆乱放现象十分严重。为此,我们下决心根治村里的脏乱差,修路、清淤、彻底清除乱堆乱放和废弃房屋,同时启动‘亮化工程’,增设600多盏路灯,打造健身广场……”村书记蒋克福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村里的变化。

正如蒋书记所说,我们在村里看到了一条条水泥路宽敞明亮,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一面面文化墙上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转了一圈,我们也没发现乱堆乱放的瓦堆、草垛,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更是难寻踪影。在村居集中的地方,还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点。

在蒋克福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村委会旁边的一个公园。公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如意园”。为什么叫它“如意园”?原来,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园内有四个‘如意’,包括如意门、如意路、如意树和如意塘。”蒋克福说。

四个“如意”中,最有年头的要数“如意树”了。说是如意树,其实是三棵百年柿树。村里的百姓告诉我们: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老私塾,家里种了200多棵柿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只剩下这三棵了。虽说已年过百年,可这三棵柿树仍然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意园内还有各种花草、凉亭和水塘,环境十分优雅。我们来到一个凉亭前,发现该凉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才思泉涌亭”。原来,亭的正中央有一处古井,传说已有不少年头。所以,凉亭以“才思泉涌”命名,寓意井里泉水不断。“我们村干部有时候还会来到凉亭开开小会,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商量一下村里的发展建设。”蒋克福说。

在改造中,村里一方面提高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不忘保持乡村的民俗特色。“我们把从一些废弃房屋里搜罗的大量瓦罐、坛子等,用来种花或者装饰”,顺着蒋克福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数块砖瓦和坛子点缀在花草之中,既废物利用,又美化了乡村环境。

记者手记

心中始终怀有 一颗脱贫的决心

曾经的一个落后村,一个困难村,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变化,这其中,少不了村两委班子卓有成效的工作,少不了村里成功人士的倾情资助,但我们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百姓们心中始终怀有一颗脱贫的决心。他们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来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们相信党,他们相信政府,他们更相信:只要付出,就会获得回报。

在村里走访的大半天时间里,我们遇见了许多家境不一的村民。他们有的身患重病,有的身体残疾,有的甚至刚刚失去亲人……可是,不管家庭境况再怎么不一样,不管再怎么困难,他们始终在开心地劳动着。从早忙到晚,哪怕苦点累点,他们都坦然面对。即使日子过得艰辛,可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乐趣:姐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话家常,经常会笑得合不拢嘴;老爷们难得休息的时候点根香烟,或者说着村里的那些事儿,或者吹吹牛……

在陪同我们走访的时候,村书记蒋克福跟我们说得最多的一段话就是:“以前还有一些村民怀着‘等靠要’的心理,现在村里的风气大不一样了,老百姓们纯朴、勤劳、不怕吃苦,他们还特别懂得感恩。现在一看到我们就会跟我们说这说那,感觉把我们当成了亲人。”

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这样一个曾经的困难村、落后村,如今,正迎来它的一个“暖冬”。徐玉英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杰/文 张宇泽/图

新闻推荐

肥东财政局开展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

星报讯近日,肥东县财政局开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按照自查与检查、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检查了7个...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