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包公家乡来”系列报道之“开封篇”(五)一生鞠躬尽瘁病殁全城尽悼

肥东晨刊 2019-12-27 14:03 大字

○开封包公祠包公像 ○千年后人们对包公敬仰不变 ○两地包公文化座谈会 ○清明上河园《包公审案》 ○古包拯画像 ○宋仁宗赵祯前文已经说道,包公一生,反贪倡廉,兴利除弊,利国利民,促成宋仁宗嘉祐年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史称“嘉祐盛世”。包公为其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众望所归的“嘉祐名臣”。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四月,包公六十三岁,在朝野人士和人民群众的一片赞扬声中,晋升为枢密院枢密副使,就是朝廷最高军事副长官,相当于副宰相,从三品高官。宋代,朝廷的中书省主管政务,称为东府,设宰相、副宰相共四人:枢密院主管军事,称为西府,设枢密使、副使共四人。两府合起来称为“二府八位”,属于朝廷的最高执政官,至此,包公进入了朝廷最高执政官的行列,这也是包公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包公逝世仁宗停朝一天表哀悼

包公晋职枢密副使,老当益壮,仍然奋发有为,不减当年。他要富国强兵,安边御寇,努力实现江山水固,国泰民安,可惜,包公在枢密院只有一年多时间,壮志未酬。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五月十三日,包公正在处理军政要务,审核北宋前期的军事档案配编《机要文字》,突然发病,同僚急忙将他送回家中诊治,并速报朝廷,宋仁亲得知包公患病,极为关切,马上派特使探望并送上御用良药。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这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老包公,一病不起,于五月二十五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四岁。

当时情况,历史文献这样记载:

(嘉祐)七年五月已未(十三日),(包公)方视事,疾作以归上(仁宗)遭使良药。辛未(二十五日),遂以不起闻,车驾幸其第临奠,辍视朝一日,子包綖才五岁,上(仁宗)顾见,惨怆久之,谕左右日:“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当看顾其子。”

——吴奎《包公墓志铭》

意思是说,包公从突然发疾到去世时间很短,仅有十余日,其间,宋仁宗曾遣使送良药,深表关切。包公不幸去世,宋仁宗十分震惊,马上宣布停止视朝一天,即放假一天,并立即起驾,亲自前往包公家中吊唁,给了包公极高的礼遇。宋仁亲发现包公家中俭朴衣服器用如同百姓,感叹不已,又见包公小儿子年仅五岁,心生怜,悲伤难过了好一阵子,并招乎左右大臣说:“包拯公而忘私,不意后福”应当好生看顾他的后代,宋仁宗还荫补其子包綖,后改名包绶,封其为将仕郎、太常寺太祝,从二品官衔。因此,后人也称包公为包孝肃公。

当时,包公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史载:

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吴奎《包公墓志铭》

宋仁宗吊唁之后,各界“唁吊”交至。灵堂置御寺,即相国寺西侧,包公府第门前,吊者,不仅有公卿士大夫,文武百官,而且有各界父老乡亲,平民百姓,成千上万,络绎不绝,轮番祭奠,土民同悲,哭声追地,整座京师开封城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一时,大街小巷,万民哭喊“包青天”。

千年之后仍是“包青天”

开封行之前,笔者的亲友曾说到开封一定要去开封府看看“包老爷审案子”。事实上,笔者此次开封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时刻也是在开封府看到的“包公铡美案”。虽然天空飘着雨,温度也很低,但来观看的群众热情不减,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令围观群众仿若身临其境,在包公拿下陈世美时,不少群众情不自禁地高声喊道:“斩了他!”

从清明上河园的园中节目《包公出行巡案》,演员们身着古装还原包公断案的场景,到开封府中,《开封府提名记碑》上“包公名不在碑儿有口皆碑”的美谈,再到两地包公文化交流座谈会,都承载着千年后包公精神的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死后却逐渐被人们遗忘,以至久没无闻。相反,包公生前就名动京师,响震全国,人人敬称包公,而历经数代近千年,直到今天,包公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包青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人著作里皆叹“真是古今奇观”。这种现象本身就值得人们深思,再深思。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有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包公就是死了近千年而依然活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历史人物。

包公文化需要继承弘扬

在此次开封采访之行的最后,笔者来到河南大学与学子一起探讨包公文化。采访团设在校园内关于“包公故里”的文化展板,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观看。不少大学生表示,得知包公家乡的人前来交流,感到非常亲切。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包公文化需要在青年中继承并弘扬。河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廖健行表示,包公精神中的大公无私、奉公守法、忠诚敬业的精神,是和现代人的精神价值追求相契合的。“包公精神,其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加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尽管包公在戏剧和评书中,掺杂了许多演义成分,甚至有所神化,成为神秘的传奇人物。但是包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始终没有走样。诸如,忠孝双全,爱国爱民,反贪倡廉,刚正不阿,公平正义,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以民为本,宽民利国,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高尚美德,都是包公本身实际具有的优良品质,完全符合历史真实,包公这些清节美行,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对此,有人称为忠孝文化,有人称为清官文化,有人称为廉政文化,笔者认为都不够全面,应当称为包公文化,因为包公文化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有独特性,也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包公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传承和积极的借鉴意义。肥东县作为千年包公的家乡,也将在包公文化的赓续和传承中持续发挥一代代包公精神薪火相传的历史责任担当,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地做好包公文化的发掘、研究和进一步传播,我们义不容辞。

本刊记者顾雯鑫文/图

新闻推荐

限上商品消费保持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肥东县限上商品消费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1-11月限上社消零总额完成49.7亿元,累计增速30.2%。围绕全年...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