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种植大户的家乡情
○每天有几十名附近村民在此采摘杭椒 ○分拣摘好的杭椒 ○大棚采用了滴灌技术 ○丰收的喜悦 ○产业园给周边贫困户带来了收益 ○扶贫产业园一角 ○采摘杭椒□徐玉英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在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有一处现代化的蔬菜扶贫产业园,产业园的主人叫蒋华,是一个“80后”。
10年前,带着在外创业挣得的“第一桶金”,蒋华回到家乡。从种植到养殖,再到最后建设扶贫产业园,10年来,蒋华一心扑在事业上。在创业的同时,他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尤其让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双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刚回乡接连碰壁
1982年出生的蒋华,是响导乡蒋祠村人。蒋姓是村里的大姓。对于蒋华来说,自打年轻时外出创业,不管身在何处,他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2009年,蒋华从外面回到家乡。“之前,我在内蒙古那边做项目经理。多年下来,也有了几百万的积蓄。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一方面为了方便照顾妻儿,另一方面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蒋华表示。
刚回到村里,蒋华就流转了2500亩土地,搞起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在此期间,他还兼顾着养殖,养了一万多只鹅。可能缺乏一些种养经验,开始那几年,蒋华亏了不少钱。对此,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一边忙碌,一边学习。蒋华买来许多农业方面的书,还看了许多视频,甚至跑到北京去请教农业方面的专家……
渐渐地,蒋华的农作物种植开始有了起色。
建设扶贫产业园
2014年,蒋祠村被县里定为14个重点扶贫村之一。为此,蒋华主动找到村里,和村干部商量“是否能在村里建一些扶贫项目”。
那段时间,蒋华和村干部屡次外出考察学习。2016年,在蒋华的牵头投资下,村里的扶贫产业园开始进行初步建设。2017年,产业园正式挂牌,首期142个钢架大棚建成投入生产。
由于有了一开始的失败教训,蒋华调整了产业结构,在种植蔬菜的基础上,还拿了一部分土地种西瓜。在此期间,他积极主动外出考察,物色科技人员。在上海崇明县,他找到了长期种植西瓜的老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带回了十几人的农业科技队伍,在产业园里采用新技术种植西瓜,每年有五茬西瓜分批上市,亩产7000斤左右。
贫困户享受分红
日前,记者来到蒋祠村扶贫产业园看到,几位工人正在大棚里摘杭椒。据介绍,这两年来,产业园以种植西瓜、杭椒为主,夏天种西瓜,秋冬季节种杭椒。
按说采摘杭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这里面也有技巧。“一般来说,达到一根香烟长度的杭椒,才可以采摘;如果太短就摘的话,就有点可惜了。”一位工人说。
在一间仓库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杭椒的分拣。她们按大、中、小分成三类。据介绍,杭椒越小价格越高。村民魏莲群告诉记者,她们一天上班8个小时,可以挣60元钱。
据了解,产业园长期用工200多人,遇上西瓜、杭椒采摘高峰时,用工400多人。除了正常的上班结算报酬以外,对于村里的贫困户,还可以得到每年产业园的盈利分红。
扩大产业园规模
“今年西瓜价格还不错,每斤批发价格在1.8元至2.5元,除去成本,每亩利润在万元左右。”蒋华说,西瓜种植在7月底结束,接着就是种植杭椒。杭椒也是订单生产,供应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不过,今年的杭椒行情却不是很好。“去年杭椒尚能卖到5块多一斤,今年只有两块多,基本上除了付给工人的工资以外,挣不到什么钱。”蒋华告诉记者。
说到下一步打算,蒋华告诉记者,将会增加种植辣椒的品种,同时还要增加一些种植品种,比如圣女果、小南瓜等。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肥东县继续推进民生工程保障社会平稳发展、群众安居乐业。通过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稳定在95...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