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园”种下“如意树”百姓生活更“如意”

肥东晨刊 2019-11-19 09:31 大字

○蒋祠村入口,江淮民居风格的标志 ○如意园里保留了村庄的原始韵味 ○村里的文化墙 ○蒋祠村新建了如意园 ○响导乡蒋祠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村文化墙上记录了蒋祠社区的几大姓氏□徐玉英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曾经,村里垃圾成片、道路坑坑洼洼、乱堆乱放现象十分严重。如今,村里面貌一新,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红花绿草将家家户户门前点缀成花园一般……

对于肥东响导乡蒋祠村的百姓来说,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亲身经历了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我们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就像城里一样。”

“如意园”里的“如意树”

天气渐冷,可对于响导乡蒋祠村的百姓来说,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日前,记者在蒋祠村看到:一条条水泥路宽敞明亮,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一面面文化墙上图案精美,寓意深刻。

村委会旁边有一处“如意园”,这里也是村民们休闲放松之地。为什么叫它“如意园”?有四个方面的意思——“园内有四个‘如意’,包括如意门、如意路、如意树和如意塘。”村支部书记蒋克福告诉记者。

四个“如意”中,最有年头的要数“如意树”了。说是如意树,其实是三棵百年柿子树。村民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老私塾先生,家里种了200多棵柿子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只剩下这三棵了。虽说已过百年,可这三棵柿子树仍然迸发旺盛的生命力。记者留意发现:树上结的柿子数不清,树下也掉落了不少柿子。“现在农村柿子基本上没人吃,所以就浪费了。可这三棵柿子树一直是村里百姓的精神寄托,谁家有个喜事,都要来到树下拜一拜、说道说道。”村民们表示。

在如意园内,除了三棵柿子树,还有各种花草、凉亭和一个水塘,环境十分优雅。记者来到一个凉亭前,发现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才思泉涌亭”。原来,亭的正中央有一处古井,传说已有不少年头。所以,凉亭以“才思泉涌”命名,寓意井里泉水不断。“我们村干部有时候还会来到凉亭开开小会,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商量一下村里的发展建设。”蒋克福如是说。

家家户户门前是“花园”

如此美丽的蒋祠村,谁能想到曾经到处是垃圾呢?2014年,蒋祠村被肥东县定为14个重点扶贫村之一。也就在那一年,村里加大力度进行改造建设。在建设中,村容村貌改造是重点。经过村干部以及全村百姓的努力,清走了村里的垃圾,修建了水泥路,清理了旁边的池塘,让乡村变成花园。

在改造中,一方面提高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不忘保持乡村的民俗特色。“我们把从一些废弃房屋里搜罗的大量瓦罐、坛子等,用来种花或者装饰。”顺着蒋克福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数个砖瓦和坛子点缀在花草之中,既废物利用又美化了乡村环境。

记者在村里走访一圈,发现以前村民房屋前后乱堆乱放的柴草垛等不见了,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更是难寻踪影。在住户集中的地方,还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点。

为了让百姓有安全感,村里还增设600多盏路灯。一到晚上,村里一片明亮。村民们相约来到健身广场,来到“如意园”,话家常,好不快活。

在一面墙上,记者看到十几个姓氏介绍。原来,村里的居民分为12个姓氏。大家虽然不是一个祖先,可如今生活在一个村里,互帮互助,村里风气蔚然一新。“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就跟花园一样,都赶上城里了。而且,我们这里的空气比城里可新鲜多了。”村民张大妈开心地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努力把干旱损失降到最低

11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抗旱秋种服务第一指导组组长汤春桥一行,在市县农业农村局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肥东县白龙镇、牌坊...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