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锅巴构筑大梦想
○从当初的手工作坊,到现在引进了生产流水线 ○有二十多名附近村民在食品厂打工 ○这些货很快会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薛成刚在准备“双十一”的货 ○小小锅巴做出了大市场 ○现在大部分的货都通过电商平台走□本刊记者赵杰张宇泽
锅巴,相信市民们都吃过,有的是在家里烧大锅煮饭时吃的锅巴,当然,现在市场上加工过的锅巴食品也有不少。
你知道吗?在肥东县杨店乡有一家食品公司,公司主要生产的食品就是锅巴。老板名叫薛成刚,自打做起锅巴,十年来,他的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业界人士都亲切地称他为“锅巴王”。
下海经商屡经风浪
薛成刚出生于肥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世纪90年代,席卷全国的打工潮来临时,像大多数农村年轻人一样,刚刚20岁出头的薛成刚背起行囊,南下东莞。
没有像同行的好友一样一心只奔大企业,薛成刚在仔细了解招工企业情况后,选择了当初并不出名的徐福记。“那时徐福记只有100多人,但我看中了工厂的发展规划。”薛成刚告诉记者,也正是徐福记让他从此跟食品结上了缘。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短短5年时间,他从一名一线工人,升职到工厂生产负责人。
当时职业正处在上升期,但薛成刚却做了一个让亲朋好友大吃一惊的决定——回乡创业。“我有技术,又不怕吃苦,我要自己当老板。”1998年初,薛成刚回到家乡,在肥东杨店创立了糖果生产厂,开始第一次创业尝试。
正当薛成刚满怀憧憬准备大展身手时,现实的残酷让他跌入人生谷底。“生产出来的糖果无人问津,只能不停地减价再减价。”说到当时的情景,薛成刚依旧唏嘘不已。1999年初,薛成刚的首次创业宣告夭折,同时也欠下30多万元债务。
无奈之下,他又背起行囊,一边外出打工一边还债。从1999年到2008年,10年打工时间的积淀,不但让薛成刚更加成熟,在还清债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再创业的资金积累。
小锅巴飘香江浙沪
2008年底,薛成刚再次回到家乡,创办一家食品公司。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锅巴食品。在仔细了解市场行情后,他看准机会,全力投入锅巴食品的生产和开发中。
初入锅巴行业,薛成刚不敢怠慢,毕竟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他反复研究,反复试验。当然,刚开始的一两年,他生产的锅巴还会偶尔有没炸熟、不太酥等缺点。经过不断改进,企业渐渐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日前,记者来杨店乡看到,薛成刚正在准备着“双十一”期间的食品。据了解,为适应市场需求,薛成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通过电商来做买卖。目前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走进车间,一系列的自动化生产机械映入记者眼帘。“先把糯米泡好,再放佐料搅拌,接着用模具定型,然后放入油里煎炸。约两分钟,炸好的锅巴被送上履带,进行降温冷却,最后进行包装。”薛成刚详细介绍着一道道生产工序。“现在是全机械化生产,节省不少人力。”据透露:目前厂里20多个工人,均是附近的百姓,每年平均下来,每个工人可以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经过十年的发展,薛成刚的食品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日产量已达4000斤,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地区。“别看锅巴是小食品,但很多人爱吃,尤其像江苏那边的人,特别喜欢吃。”为了让产品口味更有特色,薛老板目前注册了两个品牌,锅巴的口味也分了四五种。
“‘双十一’快到了,这两天,我们正在把食品做最后的包装。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薛成刚胸有成竹地说。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肥东县石塘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实施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努力让民生工程发展成...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