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镇南社区“爱心粥屋”志愿服务项目为周边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免费提供早餐。该项目被评为今年7月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10月14日,老人们在粥屋就餐。本报通讯员许庆勇摄
在肥东县店埠镇镇南社区,有一个挂着“爱心粥屋”招牌的40多平方米的店铺。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7点半,“爱心粥屋”准点开门,为周边的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送上免费的早餐。这间不大的店铺里,一张张简易的餐桌,热腾腾的大馍稀饭和每一位志愿者、就餐者脸上的笑容,构成了温馨祥和的画面。
免费早餐 传递温暖
“奶奶,您走路不方便,以后不用去粥屋。我们帮您把粥跟菜端过来。”“奶奶,这是刚腌制好的小菜。您尝尝,好吃的话明天我多送点。”10月14日早晨,瞧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听着暖心的话语,90岁的居民王谟莲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连连说道:“感谢社区对我们这些老人们的无微不至关怀。国家强了,我也跟着享福了。现在我是多活一天就是多享一天国家的福啊!”
近日,早上5点,天蒙蒙亮,城市的居民都还沉浸在睡梦中。位于肥东县店埠镇镇南社区的“爱心粥屋”已经灯火通明。粥屋的面点师傅在揉面做馍,淘米熬粥。粥屋里的志愿者们在忙着整理铺面。“我们刚刚过来,师傅来得要早一些。”志愿者吴海云说。
7点,一些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陆续来到粥屋门前,自觉地排队。志愿者在一旁维持秩序。
7点半,白馍出锅,粥已熬成,粥屋的大门准时打开。等候的人们依次走进粥屋,来到取餐口,每人能领取2个白馍,粥不限量。熟识的居民围坐在一起,粥屋很快坐满了人。他们聊天谈笑,屋子内外充满温馨的气息。
70岁的方秀华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饭。他的妻子患有尿毒症,长期卧床在家,平时全靠他照顾,而他自己也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上了年纪后,方秀华料理家务常常力不从心。2016年,他家附近开了这间“爱心粥屋”后,他每天都来吃早饭。粥屋的志愿者得知他妻子的情况,还特地允许他多领一份早餐回家,带给他的妻子吃。“我以前早饭都是在街上买。现在我和老伴每天都能在爱心粥屋拿到早饭吃,而且这里的稀饭和白馍好吃又干净。”方秀华满足地说。
“早饭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但是我以前常常最顾不上这一顿饭。”在“爱心粥屋”吃早饭的环卫工蔡传腊说,她每天凌晨3点就要上路打扫卫生,因为上班太早,出门前根本来不及吃早饭。环卫工的工资不高,在外面买早饭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有时候将前一天晚上的剩饭剩菜打包,作为第二天的早饭,工作间隙在路边歇息片刻,匆匆把已经冷了的早饭吃掉……吃一顿热早饭,是她和一些环卫工的最大渴望。自从“爱心粥屋”开业后,蔡传腊和附近的环卫工都可以吃上免费的热稀饭和白馍,解决了她的早饭难题,还让她感到非常的温暖。
“镇南社区地处肥东县城老城区。辖区及周边众多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等常常因诸多不便,吃早饭成了难题。”镇南社区党委副书记宋军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困难,镇南社区成立敬老志愿服务队,并于2016年开办了“爱心粥屋”,每个工作日准备早餐,免费提供给辖区及周边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疾人。
搭建平台 延伸服务
“爱心粥屋只是一个公益服务的平台。我们的服务并不局限于提供免费早餐,还会依托这个平台拓宽服务领域,延伸公益服务项目。”镇南社居委副主任王秀红告诉记者,当群众遇到困难时,“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们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平时还会主动上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去年冬天,空巢老人杨基武没有来“爱心粥屋”吃早饭,这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杨基武70岁,妻子早年去世,子女在外地生活,老人平时生活很规律。如果是出了事,那后果不堪设想。”志愿者史玉霞不放心,上门看望杨基武,发现他躺在床上,直呼头疼。史玉霞立即把杨基武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杨基武患了脑梗,随后立即开展治疗。事后,医生告诉杨基武,如果再送晚一些,后果会非常严重。杨基武出院后,史玉霞和“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们考虑到他还没有完全恢复,决定送早饭上门。
王建民夫妇是失独老人,儿子因车祸去世,给两位老人带来沉重的打击。王建民和妻子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们对王建民夫妇进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帮忙做家务,和两位老人聊天谈心。“虽然我的孩子不在了,但是这些孩子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王建民说。
王秀红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居民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免费提高早餐外,社区还组织居民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等文艺小分队,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同时,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有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游乐室,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带动他人 汇聚爱心
据介绍,“爱心粥屋”项目实施3年多来,已免费为市民提供10多万份早餐,开展的服务项目也不胜枚举。庞大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志愿者们的爱心和付出。
“爱心粥屋”项目共有45名志愿者,具体负责“爱心粥屋”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管理。志愿服务队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志愿者+社工,负责爱心早餐的制作、发放和日常事务;二是由社区热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值守,负责维持秩序,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在爱心粥屋里,大家就像一家人,关系很融洽,干活都是主动干的,用不着吩咐,共同维护爱心粥屋这一座温暖的‘爱心岛’。干完活后各自上班去,感觉很快乐、很充实。”志愿者赵梦雅说。
宋军表示,设立“爱心粥屋”的意义不只是为困难群众送上一碗粥,更多的是要传递一种互助互爱的精神。70岁的王成明是一位孤寡老人,“爱心粥屋”开业时就来吃早饭。在吃早饭的过程中,王成明被志愿者的一言一行所感染,决定也参与爱心志愿服务。现在,王成明每天都来“爱心粥屋”搭把手,和志愿者一起干活,维持粥屋的秩序。“你们是在做好事帮助别人。我是受益人,也要出份力。”王成明说。据了解,除了王成明,还有一些市民受“爱心粥屋”的感染,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爱心粥屋项目运营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社会募捐和上级拨付。”宋军告诉记者,运营这样一个“爱心粥屋”,一年需要花费40多万元,上级部门对该项目非常支持,给予了20万元的资金补贴,剩下的资金缺口主要靠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在“爱心粥屋”里摆放着一个爱心募捐箱。了解到“爱心粥屋”项目的企业也会慕名而来,慷慨解囊。正是这一点点的爱心汇聚,让“爱心粥屋”得以良好运营。
“虽然爱心粥屋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把爱心粥屋经营好,把这份爱心传递开来,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感受到温暖。”宋军说,今后,“爱心粥屋”继续以“帮助城市困难群体,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宗旨,作为社区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品牌,拓展“爱心粥屋”的各项功能,包括免费的休息、热水供应、供电供应、临时救助等以及为辖区居民提供休闲、阅读场所。同时,粥屋的志愿者除了在粥屋做志愿服务外,还行走在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丰富志愿活动的内容。
·记者手记·
一份早餐在价格上微不足道,但可以帮助到有困难的人。公益服务不在于所做事情的大小,而在于其中蕴含和传达的爱和奉献的精神。对于有困难的群众而言,一些困扰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往往就是身边的小事。解决了这些小事,也就解决了他们的难事、大事,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将得到提高。点点滴滴,汇聚成海。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让需要帮助的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让温暖和爱心传遍社会的每个角落。
新闻推荐
如今,看电影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十分司空见惯的事了。在肥东县桥头集镇有一位老人,他叫吴大林,今年73岁。四十多...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