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镇群众感受的幸福实实在在
出行便捷了、居住环境美了、农民腰包鼓了……“十三五”期间,包公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从群众期盼出发,一件件民生实事工程的扎实推进,给群众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陈石路现在变宽变美了,我回家更方便,现在也能安心在这儿教书了。”说这话的陈丽是该镇包公学校的一名教师,家住合肥市区。作为城里人,她最大的困扰就是回家不方便。为解决该镇解集片、文集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6年,包公镇积极争取上级民生工程“四好农村路”项目资金,共投入2400多万元,对陈石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将原有的两车道水泥路改造升级成四车道的柏油马路,极大地改善了周边5个社区群众的出行条件。三年来,该镇依托上级民生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入4680多万元,用于辖区各社区进村入户道路铺设拓宽工程,改造3座农村危桥,彻底改善了镇域范围内的交通出行条件。
说起生活的变化,该镇胜联社区周集村民更深刻的感受是居住环境变美了。“以前老家是垃圾凭风刮,污水靠蒸发,孩子都不愿回来。现在水清了,路面干净了,卫生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刚刚从城里回家的黄建刚说道。大张社区大陈中心村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一改之前脏、乱、差的旧面貌,如今村里的柏油马路整洁宽阔,绿树成荫,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环境卫生的改善,让村民们感受到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大陈中心村,在镇区,农贸市场热闹而有序,商户门前宽敞整洁,背街小巷、居民房前屋后宁静且清爽。近年来,该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投资3870多万元,开展解集大街污水管网、乡村道路建设、太阳能路灯配套、景观道路绿化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投入187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实现镇域范围内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彻底根治集镇乱搭、乱建和脏、乱、差现象。2017年度,该镇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今年,我打算再多承包200亩地。”该镇净住社区的种粮大户谢家道年前就盘算着,“楼杨泵站、小黎泵站建设后,自己承包的这些农田就不再担心旱期缺水、汛期被淹了,明年肯定会是个丰收年”。利用民生工程农村小型水利提升工程建设楼杨泵站、小黎泵站从黑洼水库进行引水,灌溉面积达到2800亩,大大提升农业抗灾排涝能力。为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该镇充分利用民生工程农村小型水利提升项目和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该镇农业的防灾减灾自救能力。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当地农业、特色种植业、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全镇共发展魔鬼辣椒种植785亩,大许社区的非洲菊种植基地将近210亩,青春社区建起了579亩的瓜蒌种植基地,小包社区、岘山社区建设起570亩经果林示范基地,岘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初具雏形,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观光、采摘、游玩,让群众口袋不断鼓起来,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黄燕飞本刊记者李丽娟)
新闻推荐
9月18日下午,肥东县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委巡回指导组培训会暨办公室全体人员会议,县委副书记汪功胜...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