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大鼓收高徒省级非遗得传承

新安晚报 2019-09-11 12:01 大字

“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从小就爱听庐州大鼓,今后一定要将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喜欢听大鼓的人,可以继续感受它的魅力。”近日,肥东县八斗镇55岁的赵育和正式成为庐州大鼓传承人江义阔的徒弟,成为庐州大鼓第二十代传承人,让这项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省级非遗后继有人。

省级非遗庐州大鼓寻接班人

据了解,庐州大鼓是安徽省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是安徽曲艺艺术中流传面最广、最具有知名度的曲艺种类。因其流行于江淮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又称安徽大鼓、淮河大鼓,相传已有400年历史。

2008年庐州大鼓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义阔是庐州大鼓第十九代传承人,2011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艺人。

在城乡舞台上,江义阔凭着一个书鼓,一个鼓箭,一块夹板,一块醒木,用铿锵有力的庐州大鼓声,给无数观众送去欢乐。年过七旬的他,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想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庐州大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乡艺人赵育和恋上大鼓

赵育和出生在八斗镇赵东岗村赵祠组,小时候家乡经常有庐剧团和说书的(庐州大鼓)走村串户表演,由于年龄太小,他听不懂庐剧,却迷上了庐州大鼓。

久而久之,由喜欢听到模仿说唱,读小学的他就“剽学”会了打鼓板。从此以后只要村里有大鼓表演,都会在正式演出前让他露一手,这极大地鼓舞了他学艺的决心,一颗艺术的种子在他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1985年初中毕业后,赵育和到村小当了几年民办教师,但内心依然割舍不下对艺术的热爱。机缘巧合,正好他妹妹学庐剧,村里的庐剧团老师就住在他家里教学,工作之余,他便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唱庐剧,由于悟性极高,他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了台柱子。

精诚所至终于拜师成功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88年肥东县庐剧团招人,赵育和凭借自己精湛的表演,成功入围,成了县庐剧团的一名演员。在这个庐剧团里,赵育和更是像一块海绵一样快速地吸取庐剧的精髓,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后来,他凭借自学的庐州大鼓,经常登台演出曲目,遇到一些难题,他经常请教江义阔。2014年,肥东县举行全民文化月活动期间,赵育和上台演出的一个曲目,引起了江义阔的注意。2016年,在肥东县“送戏进万村”演出现场,赵育和看了江义阔表演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诚恳地拜江义阔为师,但本着对非遗艺术传承负责的态度,江义阔没有答应。

对庐州大鼓痴迷的赵育和并没有放弃,依然孜孜不倦地钻研庐州大鼓,表演技术不断提高,让江义阔深受感动。2019年8月,江义阔正式同意收赵育和为徒。赵育和终于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庐州大鼓梦。

彭红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刘旸

新闻推荐

迎着太阳向前走

□王舒喆经历风霜雪雨,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妈妈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她从只能被他人宰割...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