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字去耳演为干姓——走进大干自然村探寻干氏家族的故事

肥东晨刊 2019-09-02 09:00 大字

○大干村紧邻岱山湖畔 ○干姓在全国都是一个稀有姓氏 ○曾经的小学已经废弃多年 ○老巷开满了扁豆花 ○村里曾有两口老井,都有几百年历史 ○这棵老皂角树下曾是村里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这曾经是个大户人家,雕梁画栋今犹在□本刊记者赵杰

肥东县古城镇有一个大干自然村,村里的百姓有一个不常见的姓——“干”。该姓在村里有一千多人,不仅在古城镇,放眼整个肥东,“干”姓百姓也均出自大干自然村。

众所周知,干(gan)有两个发音:一声和四声。在姓氏里,读作一声。

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探究“干”姓的起源和发展。

邗字去耳演为干姓

据记载,干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时期的古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邗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邗叔所建。古代的邗国,即今江苏省江都县濒临长江北岸的古邗城。邗国后来被紧临的郑国所灭,变成了郑国的一个邑,灭国时间当在公元前711年以前。“邗”字,最初见于史籍《左传》中的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典籍《辞海》中注“邗”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古国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部,称作邗,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成为吴邑。”另一是“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扬州市蜀冈上,一说在市东南濒江处。”邗国被吞灭后,在邗叔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邗氏,失国后去“邑”为干,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实,关于干姓的起源,在干氏宗谱里也有这样的记载:西周时期,武王之孙。封邑邗沟,是以得姓。战争频发,邗被吴吞。邗字去耳,演为干姓。元末寇杀,民不聊生。平民造反,遍地红巾。赤旗首领,严遭缉惩。亮公避难,潜入庐邻。不畏艰辛,定居古城。繁衍发展,国富家兴。人才辈出,望族名门。丰功永垂,画像供尊。

宗谱里不仅对干姓的起源有记载,对该姓如何来到肥东古城也有详述:一三五二年泰州人张士诚起兵。我兆亮始祖生于江苏高邮邵伯,兄弟四人,除长兄外,其余三人均参加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到一三六五年,朱元璋开始大规模削平群雄,一三六七年张士诚兵败灭亡。兆亮始祖兄弟三人受到缉捕,遂各自逃亡,老三去浙江宁波,老四到山东栖霞,老二(即兆亮)来到河南庐州(今安徽合肥),祖先脉络清晰,支系繁衍昌盛。始祖兆亮来到庐州东乡,见此庐滁交界,僻在山间,居民鲜少,隐避谋生,遂卜宅而居,名为大干村。

干胡二姓本是同宗?

“大干自然村的百姓几乎都姓干,按照前后辈分来算足足有八代人。”65岁的干兴荣告诉记者。但凡一个家族,少不了祠堂。对于干姓家族来说,清末时期,族人曾兴建两进两厢宗祠,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坐落村东桥溪旁,面对大干村。

“如今祠堂早就没有了,在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毁。之后,在祠堂所在地建了一所小学,当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每个年级有两间教室。不仅大干村的孩子在此上学,邻近村的孩子也都来到这里上学。”干兴荣说。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小学渐渐荒废,在干兴荣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小学所在地。只见学校的大门紧锁,几间教室已经破败不堪,周围满是杂草。

关于家谱,干氏宗族共修谱三次,首修于明朝初期,书谱四卷,谱辈共二十个字。二次续修于清朝嘉庆一七九九年,由老二房一大份先祖手书支谱一本,续编谱辈共十个字。民国时期,一九四四年,干胡联宗会议商定:修缮宗祠,续编宗谱,统一字辈。

“其实,干胡二姓本是同宗,直到现在,族里都有‘干姓和胡姓’不能结为夫妇的规矩。”干兴荣表示。

新闻推荐

肥东店埠镇我把经典读给你听

8月27日,“文脉传承共创书韵店埠”系列活动第四场——“我把经典读给你听”朗诵大赛决赛拉开帷幕。经过肥东县青少年...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