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文化交流助力包公精神传承 “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在肇庆展开座谈,与会专家学者共谈包公文化
昨天下午,“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与肇庆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更好地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召开座谈会。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著名诗人许泽夫,肇庆市委外宣办主任段建新,以及研究包公文化的著名专家学者和采访团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两地交流传承包公文化
肇庆市委外宣办主任段建新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融媒体采访团的欢迎。他说自己是江西人,江西与安徽离得很近,“同饮一江水”。对于这次安徽媒体采访团来到肇庆进行包公文化交流,段建新表示很激动,“包公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清正、廉洁,还体现在孝道、勤政为民等方面。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两地的文化交流能让包公精神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
段建新说,小时候,父母爱给自己讲包公的故事,还会去看包公的戏,对包公的故事十分了解。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和小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爱看电视和戏剧,这也引起了段建新的思考:怎样在互联网时代将包公的故事传承下去?“‘我从包公家乡来’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许泽夫说,93版电视剧《包青天》将包公的名号传遍四方,而主题曲中第一句“开封有个包青天”让很多人误以为包公是河南人。后来经历史文化学者研究考证,才让大家知道包公的家乡在安徽肥东。作为包公的故里,肥东要更加重视包公文化。“肥东目前也在筹建包公文化园。”许泽夫在座谈会上说,“虽然肇庆和肥东相隔千里,但因为包公又让两地仿佛近在咫尺。”肇庆对包公文化的重视值得肥东学习和借鉴,希望两地以后能继续合作,共同将包公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包公精神责无旁贷
新安晚报社副总编辑甘社会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说,肇庆是包公的成名地,虽然包公在此为官时间不长,却是他人格魅力、精神典范彰显得最为突出的时期之一。甘社会表示,今年是包拯诞辰1020周年,作为他的家乡人,组织本次活动,就是对包公最好的纪念。
“纪念包拯,更要弘扬包拯文化,传承包拯精神。包拯是肥东的,合肥的,安徽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包拯的清风吹送,影响所在。”甘社会表示,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新的时代,倡导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包公精神更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作为媒体,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新安晚报作为中国十大晚报、安徽主流媒体第一方阵和宣传的主阵地,完全有信心把本次活动开展得好,宣传得好。
著名学者马丽春表示,自己正在写一本关于包公的书,“包公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特别是包公的调查精神,贯穿在他的整个为官生涯中。每到一处他都做了大量的调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举动。”她还表示,如何在青少年当中更好地宣传包公文化,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新闻推荐
各乡镇、开发园区:根据《肥东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文件精神,县农环办于8月5日—8日,组织人员对...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