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汉闲不住甘做村里“美容师”
○清扫路面 ○“夫唱妇随”,一起干活 ○八旬老人闲不住 ○环境好了,村民们常出来聊天 ○整洁的路面 ○废弃的拖拉机如今成了“景观”八十多岁高龄,按说应该在家里颐享天年。然而,对于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村的葛余良老人来说,他却一直闲不住,不仅乐于助人,还是村里的“美容师”——每天早晚,街坊们都能看到葛老在路上忙碌的身影。
□张华实习生张欣悦李慧钰本刊记者赵杰
八旬老人甘做“美容师”
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提着簸箕,脖子上搭着一条擦汗的毛巾,身穿橙色大马褂……日前一天,记者在国光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路上清扫各种垃圾。虽说当天不是烈日当头,可没一会儿,老人身上还是大汗淋漓。放眼望去,马路上干净整洁,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和泥块。
原来,老人名叫葛余良,今年已经81岁了。葛老是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负责前份村民组一千多米长的马路卫生。“我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搞卫生,天还是黑的。现在夏天高温,去迟了就会太热。傍晚的时候也去一次,再搞搞卫生。”葛大爷一边擦汗一边告诉记者,“既然干这个,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天晴时我去打扫,下雨时我也去搞卫生,不然那些挖掘机、收割机路过,会带来很多泥土,把马路弄脏。”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还能每天坚持劳作,这让记者十分钦佩。对此,葛大爷表示:“其实干干活没什么不好的,权当锻炼身体了。而且,像我这个年纪还能为村里做点事情,感觉很骄傲。”言语间,一位老太太拎着一个垃圾桶来到葛大爷身边,原来,她是葛余良的老伴,叫孙典兰。只见她一手拿起火钳,一手提着桶,不时用火钳把路上的垃圾捡进桶里。
“我们家老头子就是闲不住,每天都要出来干两次活。这么热的天,我有点不放心,所以有时就出来陪他一起干。一般都是他扫马路,我拾垃圾。”孙大妈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国光村时发现,一条条马路十分干净。显然,这都归功于村里的这些“黄马褂”。据了解,国光村的保洁员共有15位,他们是人居环境提升的基础建设者,为村容村貌贡献了很大力量。
人居环境“一天一变样”
说到人居环境提升,其实,这项工作现在已经在国光村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村组织村两委干部、群众,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通过“破难点,广发动”,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工作中,该村针对路边、沟边、水边、房前屋后等重点部位,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方面,对村内多处占道堆放的杂物、草堆、废旧屋舍、无功能房等影响观感和村容村貌的区域,统一拆除清理,并将腾出来的空地,改造成停车位,或进行绿化,种上花草树木。既解决了逢年过节村内乱停车造成的拥堵等问题,又美化了村庄环境,方便群众出行。做到因地制宜,该绿则绿,该用就用,最大化发挥环境卫生整治效用。同时,清理了村内淤泥堵塞的沟渠、泥泞的田间道路。
因推进“厕所革命”,到目前为止,村里改厕大概有200户。老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改厕还要兼顾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此,国光村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全面消除露天粪坑,同时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粪肥还田。
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国光村村委会发挥带头作用,团结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从去年就开始在村内实行垃圾分类工作,购置垃圾桶约2000个,设立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将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起来,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恰巧,村民王大爷提着一袋子香烟头来超市兑换。“村里面搞这个超市真好啊,要不然,香烟头真没什么用,扔了吧,还污染环境。这不,存起来还能换个牙膏。”
“如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幅提升,主动参与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净化,用大范围的林间饲养,代替了脏乱臭的鸡舍鸭舍;整治池塘,实现池塘环境优化,群众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除此以外,该村还十分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新建了五个文化墙,复兴乡村文化,村民们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参与村庄生活垃圾整治的自觉性提升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村干部黄海波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评选,今年7月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揭晓。肥东...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