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接力,6万亩荒山变林海 访安徽省第六届道德模范高青旺、高红

安徽日报 2019-08-06 06:59 大字

1957年,高青旺随爷爷举家从肥东县迁到滁州市皇甫山,加入植树造林大军。信守父辈“再难也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的诺言,高青旺60多年矢志不渝,扎根深山造林护林,女儿高红受父亲影响,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林场唯一的女护林员。高青旺、高红父女接力播绿护林,一家四代坚守承诺,让6万亩荒山变林海,谱写了江淮分水岭上的“塞罕坝精神”。

记者:当年的皇甫山是什么样子?是什么让你坚定信念,坚守深山60多年?

高青旺:上世纪50年代,皇甫山到处都是荒山、杂草。在皇甫山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我们一家12口人挤在马棚里,每天拿起铁锹种树,放下铁锹睡觉,周而复始。我记得爷爷常跟我们说,“皇甫山和林场养育了我们,要懂得感恩……再难也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就是这句话,让我坚定了扎根皇甫山的决心。

记者:植树造林的艰苦超出你的想象吧?看到有人陆续离开了大山,你有没有动摇过?

高青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树苗肩挑背扛运上山,5人一组,全靠用手栽,每人每天至少完成600棵。我经常是带着饭菜,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育苗、看护、刨凼、栽树、捡挑桐子……冬天到几十公里外集体刨树凼,一去就是一个月,晚上就裹床被子睡在当地群众家的地上;近200斤重一挑桐子,一趟挑下山将近1个小时,一挑就是好几趟,脚底板、手掌都磨出了老茧。累的时候,我就想爷爷当年的承诺,还有他说过的“力气是浮财,用完会再来;只管带劲干,不要有怨言。”不管是植树造林,还是转岗在望火楼做瞭望员,我一直没有忘记老一辈的教导,也用这些话来教育我的子孙后代。

记者:当年作为一个20岁的姑娘,你怎么就愿意在皇甫山当护林员呢?

高红:是因为爸爸的一句话。我十几岁的时候,一次考上滁州轻纺技校,一次被滁州市纺织厂招工录用,但爸爸都劝我放弃了。他说,是皇甫山养育了我们高家,我们对大山有过承诺,不能在下一代断了线。在林场干下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虽然当时心里觉得委屈,但我想,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于是我就成为全场唯一的女护林员。

记者:作为女护林员,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吧?20年了,你还会觉得委屈吗?

高红:虽然是女护林员,但刨凼栽树、放树扛树、巡山护林这些活我都干过,有时候独自一人走在山中,我也感到害怕,特别是到了清明时节,还要去老坟头查火灾隐患。不过我想,再怕再难我也要干下去,我老太、爷爷、父亲能干,为什么我干不了?后来,我和林场职工马开叶结婚,我的心就在皇甫山扎了根。我和爱人在离场部10多公里外的护林点一住就是20年,我也没有怨言。要说委屈,我唯一觉得对不住的是我的儿子,因为我们打小就带的少,很难接触外面的世界。

记者:如今的皇甫山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对大山的承诺还会一直传承下去吗?

高青旺:现在的皇甫山不再以伐树为主,而是以保护生态为重了。不仅是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还获得“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称号。经过改革,皇甫山主要发展旅游业和林下种养,我们家就承包了茶楼、高空溜索和烧烤生意,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山是万宝山,树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高红:看着这里绿起来的林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把它看护好、保护好,就是我对承诺的兑现,对林场的贡献。我儿子在滁州旅游商贸学校学的是机电专业,马上要毕业了。我劝儿子上林校,今后到林场工作,现在都是机械化了,林场改革发展的步子很大,他一定有用武之地。

新闻推荐

碍于情面帮助妹妹触犯刑法追悔莫及

妹妹让哥哥郭某帮妹婿马某某拖“没电”的电瓶车回家,老实巴交的哥哥虽然心有怀疑但还是帮了忙,最终郭某与其妹妹因帮助...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