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寻亲温暖回家

肥东晨刊 2019-06-20 09:06 大字

○儿童救助站充满了童趣 ○和被救助儿童互动 ○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肥东近年的救助情况 ○在高速路口救助流浪人员 ○在老体育场救助流浪人员 ○在县人民医院看望救助人员□本刊记者赵杰

6月19日是“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昨天上午,肥东县救助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客人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慈善组织、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大家先后参观了救助区和托养区,并亲身感受了救助站同志的工作状态,同时,就更好地做好救助工作提出了意见。

让流浪人员温暖回家

2013年,国家民政部把每年的6月19日定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今年的主题是“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据了解,肥东救助站于1995年成立,二十多年来,每年站里都会救助几百名社会流浪人员。

近年来,帮助流浪人员寻亲成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如今的寻亲方式较以前也丰富了许多。据了解,民政部于2015年正式启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查询是民政部在原有的全国救助信息系统里新开发的一项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基于救助对象人像数据库,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检索出条件相似人员的历史救助记录。2016年1月1日,由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公开运行。社会公众可通过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查询受助人员寻亲公告。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帮助43名社会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人,主要是通过人脸比对、户籍查询等方式。”肥东救助站站长刘瑾表示。“这个小伙子家是亳州的,我们开车把他送到了家;这名女子是六安的,通过检验DNA找到了她的父母;这名老人是湖北的,在外流浪了30年,最终我们帮她找到了家……”在站内的展板上,刘瑾指着一张张照片向大家介绍。

救助行动永远在路上

对于肥东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地点不仅仅在站内,还会经常出站救助街头流浪人员。根据民政部部署,肥东县救助站从2014年开始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站准备了充足的矿泉水面包,绿豆汤西瓜以及防暑药品等,每天在桥梁涵洞、车站、广场、菜场、车库等重点地方进行巡查。自2014年至今共救助228人次。夏季送清凉,冬季自然也要送温暖,自2013年以来,肥东县救助站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共救助384人次。

昨天上午,在了解了救助站同志的工作状态后,客人们纷纷表示赞赏。走进救助站内的一个个房间,只见房间宽敞明亮,整洁干净。随后,大家来到位于肥东福利院的救助站托养区,这里住着18位流浪人员,因为种种原因,工作人员无法帮他们找到家人。在一间儿童活动室里,只见几个孩子正在阿姨的陪伴下玩着玩具,据介绍,这些孩子的身体都不是很健全,有的甚至都无法开口说话,不过只要一玩起来,孩子们的脸上还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显然,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家”,工作人员就是孩子们的“家人”。

中午时分,厨房里传来了红烧肉的香味。在厨房的一角,写着“每日菜谱”。“早饭是鸡蛋、馍和稀饭,午餐和晚餐都是吃米饭,一荤一素一汤”,工作人员介绍说。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一个星期下来,每天的菜都不重样。

大爱寻亲,温暖回家!对于大多数社会流浪人员来说,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家,与家人实现了团聚;对于少数社会流浪人员来说,他们也在救助站托养区快乐地生活着,俨然,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新闻推荐

文忠路高架计划年底开工 工期18个月,目前正开展设计招标工作

晨报讯桥头集路下穿淮南铁路立交最快本周放行;集贤路(方兴大道~派河大道)计划年底放行;淮海大道拓宽工程因排水系统破损...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