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常为聚大爱寓善于乐美名扬

肥东晨刊 2019-03-12 09:06 大字

○杨中新走上街头,参与文明创建 ○贫困学子时刻牵动杨中新的心 ○现场为零售户做经营指导 ○工作中的杨中新 ○参加无偿献血□本刊记者陈强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做一件善事、做一件好事不算难。不过,总是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有些困难了。但肥东县烟草专卖局的杨中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十多年的志愿服务中,时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着身边的人,用行动播撒文明,传递着爱心与正能量。

热心公益成为志愿者

今年55岁的杨中新,是白龙镇人,1983年来到县烟草专卖局工作。因为平时有颗热心肠,他待人真诚,碰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2008年,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而加入“徽映·金叶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同事生了一场大病,因为家里条件困难,影响了其住院治疗,我们局的同事便自发为其捐款,最终帮其转危为安。所以从那一刻起,我觉得做志愿者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成为一名志愿者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准则:志愿付出,传播正能量。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扶危济困播撒文明

为了能够更好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取得实效,他结合工作实际,迅速成立了“融心、融智、融情”等亲情帮扶服务小组,拟定了“徽映·金叶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方案,深入辖区走访调研,将片区线路的卷烟零售客户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最弱势困难群体名单,进行摸底登记,并逐个甄别,最终确定建立46名最弱势困难群体亲情帮扶台账,与弱势客户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自加入志愿服务队后,10年前的一天,住在塘杨新村的他,在楼下遇到了和自己同住一个小区的姐弟俩。“姐弟俩是王城那边的,当时刚刚参加完高考,且都考上了大学,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两人便在路边相互谦让着,姐姐说让弟弟上,弟弟说让姐姐读大学。”杨中新回忆道。

见状,杨中新二话没说,当即承诺赞助姐弟俩上大学。4年间,他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资助姐弟俩,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此外,他还自愿与白龙镇三家村中心小学结对帮扶3名贫困儿童,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具及生活用品。

无偿献血传递爱心

除了一门心思做志愿者,杨中新还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奉献自己的爱心,“在我看来,血液是拯救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去延续他人生命,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而无偿献血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精神的集中体现。”杨中新告诉记者。

十多年来,他每年都会来到血站献血,并在数十次的无偿献血中,献血达4000毫升。而在前不久的一次献血中,因为没通过检测标准,他至今还耿耿于怀,“估计是年纪大了,当时医生就说我的血液不合标准,我只好放弃了,这几天每每想到,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学雷锋应善小常为

此外,杨中新还经常牺牲个人业余时间,通过“送文化下乡、送服务上门、送亲情到家、送政策入户”等服务方式,积极组织和带头参与“1+1亲情帮扶、学雷锋奉献日、送温暖献爱心、文明交通服务、美化环境服务、党员结对助困爱国思想教育”等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因助人为乐的善举,杨中新也多次获得市、县两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誉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到的奉献的乐趣和被社会认可的喜悦,得到的是无限的快乐和感动,这是最大的收获。”问及10多年来的切身感受,杨中新表示道。

“雷锋精神在我看来,就是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天、某一月,应‘善小’常为。”对于雷锋精神,杨中新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虽然不能和雷锋比较,不过有种感觉是一样的,奉献、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最重要的是能从做好事中获得快乐。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学习雷锋精神,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胸怀感恩、传递爱心,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笑声。”

新闻推荐

整修宅基地,挖出古铜币 共568枚,为清末民初的流通币;事发肥东

本报讯近日,肥东县包公镇岘山村村民在整修东家宅基地时,挖出了568枚铜币。由于铜币数量庞大,价值也无从知晓,村民立即向当地...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