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更富乡村更美
○美丽乡村入画图 ○以生态助振兴 ○以产业助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乡风文明□高德升本刊记者王凤莲文/图
2018年以来,肥东县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成立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县乡村振兴平台公司,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人居品质,提升乡风文明,努力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村民生活富裕起来、让村居环境亮丽起来、让乡村幸福和谐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以产业助振兴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基本完成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工作,共划定面积106.02万亩。在8个乡镇10个行政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标准化设施大棚3738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4.5万亩。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广稻虾综合种养4万亩、水稻“三品一标”生产1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6万亩。实施蔬菜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重点打造21家核心示范区,新增钢架设施大棚2600亩、连栋温控大棚2万平方米,创建省市级蔬菜标准园3个。
加强新型业态发展。建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97个,计划投资200.6亿元;谋划开展村(社区)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重点打造5个田园综合体、2个民宿项目。目前,长临河市级“古韵长临”乡村振兴项目已开工建设。
强化农业品牌建设。2018年,全县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9个,总数达14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农产品65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达41个。
加快农业主体升级。2018年,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7家,新增市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9个、家庭农场198家、合作社59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9人。截至目前,全县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1个,总投资34.36亿元。已到位资金20.16亿元。
以文化助振兴
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2018年,全县组织开展“梨园飘香”“乡村大舞台”等各类汇演巡演活动600余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民文化月活动,每年6000多个节目“搬”到田间地头。
继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出台《肥东县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实施办法》,加强对庐剧小戏创作扶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日为节点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以生态助振兴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度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2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18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78个项目招标75个,开工率达96%。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开展肥东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85%,配套管网完成75%;2.5万户改厕任务已开工23558户,竣工19000户。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大力推行肥药减量增效,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600吨(折纯),减幅达5%。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2万亩,实现治理区化肥农药减量20%以上,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以组织助振兴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千亿肥东·红色领航”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意见》,建立“千亿肥东、红色领航”党建云平台,实现基本制度“三图一话”管理。通过“空中党课”“一创三强十红工作法”等多种形式,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创新村民自治实践。组织开展了20个村(社区)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共有5.7万名村民参与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产生村民理事会85个、村民理事会成员1272名。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设并运行了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以“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有黑打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为原则,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名单。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润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巢湖市高...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