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静待花开

合肥日报 2018-05-15 01:09 大字

[摘要]——记肥东县石塘学校教师王芳

今年4月3日上午,肥东县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召开,标志着该县师德师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肥东县教体系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带着“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坚决整治违反师德行为,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在师德师风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际,该县特推出“做新时代美丽教师”专题宣传,多维推进,务求实效。

唯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肥东县石塘学校教师王芳的信条。

教师梦缘于优秀人物的影响

2002年,还在大学期间的王芳,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当年的“教育新闻人物”颁奖晚会,被这些新闻人物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从那时起,她就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杰出与优秀的老师。正如雨果所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在接下来的大学时间里,她学习了《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修养》、《怎样做一个班主任》、《外国教育简史》、《爱的教育》、《新概念英语教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2004年,刚毕业的王芳,带着梦想如愿考入连云港市灌南县一所乡镇中学。陌生的他乡并没有影响她对教育的投入和热情。在江苏从教的六年里,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被评为灌南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她所指导的学生曾在连云港市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家乡教育 艰难抉择

2008年春节探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家乡缺少专业专职的老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回到江苏工作的间隙,她时常会因此而更加思念家乡,牵挂亲人。梦里,常会回到小时候的村庄,看到村头的小学,闻到春天的花香。“我是家乡肥东的一员啊,我要为他们做些什么。”2009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而又坚定地提交了调离江苏的申请。

弹指一挥间,加入家乡的教育事业已快八年了。在农村中学工作了近14个春秋,王芳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他们中有的获得全国普法教育征文一等奖,有的获得了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竞赛二等奖,有的获得了全国诗词大赛安徽赛区肥东赛区二等奖……

诠释教师真谛 做新时代美丽教师

做新时代美丽教师,核心就是有崇高的师魂。王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说,良好的道德情操,应该是乡村老师履行的职责,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每位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班主任,为了早一点迎接学生,免除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安全隐患,王芳老师坚持每天6:40到校,带领或督促孩子们晨读。因为她知道农村英语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缺少“读”。她时常利用课间和中午值班时间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我们的孩子也许有先天的不足,存在客观差距,但是我们可以在主观上勤勉,努力求索。”

王芳习惯于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走进学生家庭,走到家长的身边,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走进学生的心灵。家访中,王芳得知农村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所以就特别注重感情投入,用心引导学生,和孩子们建立起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用和谐快乐的校园生活去填补他们的情感空间。她常对她的学生说:“我不是个很善表达的人,但我心中装着对你们满满的爱,我看到你们的希望,我愿意为你们的成功鼓掌欢呼,我,期待着!”

王芳坚信:教育,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职业,需要有等待的准备和等待的情怀。这些,除了奉献,更多的是发自心底的来自于对基层教育的理解与深沉而有理智的爱。“有人问我教育是什么,我真没想过,但是我要说出我个人的感受,我想应该就是学会等待的艺术吧!”王芳莞尔一笑。·昂卫明·

新闻推荐

肥东县2018年4月份乡镇(开发园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督查情况通报

近日,根据县“三线三边”指挥部安排,县“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对全县20个乡镇(开发园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考评,希望相关责任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