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九旬,他既是校长也是教师

合肥晚报 2018-04-14 01:11 大字

[摘要]——郑动遒主持肥东县撮镇镇老年大学工作已有25年

郑动遒从1949年开始工作起,就在肥东县的乡镇小学浸润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之后,他又在文秘和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蕴蓄了大量的人力社会资源。

因此,退休后,郑老顺理成章地担任了肥东县撮镇镇老干部和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的校长兼老师,这一干就是25年。

25年来,他和他所在的撮镇镇老年活动中心,获得过国家、省、市、县、镇各级颁发的各种荣誉。而他比较看重的,是“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和“肥东县十佳书香门第家庭”。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郑动遒都会在农历逢五、逢十,用自编的文化常识教材、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用自己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老人们上课,答疑解惑。

从小上私塾

郑动遒是1930年生人,祖籍在肥东县石塘镇的龙城。

“据传,秦始皇时,肥东地区属九江郡,到了汉朝,置浚遒县。就是我名字里的‘遒\’字。”年近九旬的郑老解释着自己名字的由来。

郑动遒的祖父是农民,七七事变后,乡里盗贼横行,“他参加了自卫组织,被盗贼打死,房子也被烧。”

7岁的郑动遒不得不随父母来到了祖母的家乡肥东县柏岭乡,并在此地上了私塾,“也就是跟着老师背诵《千家诗》《千字文》、四书五经,老师并没有开讲解释。”

到了9岁,郑动遒上了柏岭小学三年级,“这在抗战时期,肥东县比较有名的一所小学,当时住校的有600多名学生。”

教育转仕途

1949年,初中毕业的郑动遒考到了肥东县民教科,担任文教办事员,“那时实行供给制,不发工资,每月供应肥皂、毛巾、牙刷。”几个月后,郑动遒被分配到刘营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之后的8年里,郑动遒先后在肥东县的桥头集、南圩、刘集、长乐等小学担任校长或教导主任。

“1958年,我还在县文体大学担任过教务主任3年。”年近九旬的郑动遒补充道,“之后又去了撮镇中心小学担任教导主任。”

1968年,郑动遒奉调从政,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担任了撮镇镇区农技站站长兼区委会秘书。1976年入党后,他又负责区宣传工作,担任了区文化站站长。

1992年退休前,郑动遒是撮镇镇的党委副书记、代理镇长。

退休不闲游

退休后的郑动遒并没有闲着,很快就被上级领导委派到肥东县撮镇镇老干部和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担任老年大学的校长,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有25个年头。

在这25年里,用郑动遒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建立了老干部党总支;成立了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东庐分会;设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示范校、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单位等荣誉接踵而至。

作为撮镇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郑动遒带领大家也是时时抓,事事抓,联系司法所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检查、布置、要求社区和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家访。

“这些年来,撮镇镇的青少年无犯罪记录。”郑动遒不无欣慰,“龙塘学区中心学校还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领奖。”

当“官”还教书

说是校长,其实,郑动遒做得更多的是教师工作。

“来老年大学上课的人,有企业单位退休人员,也有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你不可能铁板一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为老人们做好服务。”郑老谈着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

为此,他自编了文化常识教学课本,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把文化常识传播给每一位老人。

“编写教材要突出三点,第一,要根据老人们求知需求,第二要编得有趣味,第三要让老人们学

以后马上可以用。”郑老翻看着自己编写的教材,有些爱不释手,“一个目的,要让老人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009年,郑动遒获得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的“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称号。

教学雅变“俗”

谈起对老年人的教学,郑动遒有说不尽的话。

四书五经的教学,郑动遒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的身边事进行解释,将晦涩变通俗。

“老人们经常用方言,会读不会写,比如猪下膪、牛腱,这都是我和他们一起聊天时聊到的话题,完全可以写入教材。”郑老顺手拈来,“三教九流,哪三教,哪九流;三姑六婆,哪三姑,哪六婆……”

现在农村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郑动遒也会适时灵活地把应用文融入讲课教材中。比如,老人孙子结婚,怎样写请帖;家庭过继合同怎么写……

一些外语字母,也会收编到郑老的教材中:WTO、GDP、CPI……

郑老开讲的每堂课,“学生”人数都能维持在六七十人。

家庭人才出

在学校是校长和教师,在家里,郑动遒作为一家之长也作为主心骨,起到引领作用。

在家里,他凭着少年时打下的古文底子,从退休开始,就开始研究中国的古典诗词、国画书法。家里门厅悬挂在墙上的是他的书法作品和孙媳妇的国画作品,这是郑老传播家庭文化的最好写照。正因如此,2015年,郑家荣获“肥东县十佳书香门第家庭”称号。

对此,郑老颇有感触:“在我兄弟姐妹中我是唯一读完初中的人,深知读书的重要;我的四个子女中读书的黄金时间虽然被耽误,但都还有读书的欲望,并影响到第三代;孙子辈们全都大学毕业,还有两个研究生;重孙辈都爱好文学艺术,有的获得过象棋冠军,有的通过钢琴八级。这些都与我代代相传的读书家风密不可分。”

家风共同树

谈起家风,郑动遒娓娓道来:“我笃行学为首,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的家风。”

郑动遒进一步解释:学为核心,不学无术,不知礼义,就谈不上孝;家庭不和,就会失去最基本的学习条件,勤和苦是攀登知识殿堂的必由之路。

在郑动遒的案头、床边、书房、书柜,只要有时间,他就阅读、吟诵;临碑摹帖研习书法,退休这么多年来,也从未间断。

他的行为,对晚辈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晚辈们获得了技术职称、比赛奖项等人生进步,他都会通过家庭聚会的形式,给予嘉奖鼓励,“家庭的和谐,他们的进步,也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支持和保证。”

不老心永驻

目前,已出了四本诗集的郑老,正进行撮镇镇的镇志编写,忙中偷闲,仍会抽空进行创作。

“我年轻的时候,毛泽东的36首诗词曾激发我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我还对各种版本的注释、小笺进行试析、解读,潜心研究过格律诗和填词的方法。”说起诗词,郑老也是兴奋不已,“古诗词最讲究规矩,如果不合辙不押韵,那就不能随便叫做‘律诗\’、‘绝句\’,填词就更讲究了,不可亵玩也!”

兴奋之余,郑动遒也不无忧虑:“我毕竟年事已高,做起事来也不像以前,但要找到合适的教师也有些困难,我是希望能尽力把老人们围拢过来。”

孟祥运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摄

新闻推荐

“新城吾悦广场杯”合肥(肥东)职工掼蛋大赛即将启幕

为庆祝五一劳动节,丰富广大职工文娱生活,由肥东县总工会主办,合肥肥东新城吾悦广场冠名的“新城吾悦广场杯”东城掼蛋大赛即将于本周日启幕。来自全县的500多名选手将经过8轮PK,决出最终的优胜者。“...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