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游览古镇感受历史 雨后赏荷别样风情 2017中国撮镇荷花文化旅游节免费直通车让游客们重新认识肥东的人文文化

江淮晨报 2017-08-21 23:12 大字

[摘要]2017中国撮镇荷花文化旅游节免费直通车让游客们重新认识肥东的人文文化

市民在长临河古镇口合影。

一名市民在古镇纪念馆自拍。

一名市民在挑选古镇特色产品。

市民们在荷花塘游玩。

市民在听讲解员讲解碑文历史。

8月20日,伴随着秋雨过后的凉意,江淮晨报2017中国撮镇荷花文化旅游节免费直通车开启全新旅程。几十位市民在长临河古镇感受徽韵皖风的古色古香;在龙栖地湿地观赏接天碧叶的万亩荷花;在李鸿章享堂寻找藏在农俗陈列里的历史记忆。游经典线路、品特色美食、赏荷花美景、鉴肥东风韵,免费直通车让每个市民重新认识肥东的人文文化。

游长临河古镇感受历史的气息

长临河古镇位于肥东县南部,紧邻巢湖,被誉为合肥版“宏村”。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丁”字形老街是长临河古镇古之所在,也是现今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典型皖中特色古街。在上周日的活动中,免费直通车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徽韵皖风的长临河古镇。

一下车,参加活动的游客们就被古镇前小桥流水的风景吸引住,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市民周女士说,“因为离家比较远,今天是第一次来到长临河古镇。想着趁周末没事,和好朋友一起出来玩玩,放松下心情,于是就报名了直通车。”

古镇的核心景区长临古街呈“丁”字形,如今经过修缮整治,整座老街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房屋,造型古朴,色彩清纯,再现了长临河“青砖小瓦马头墙、木雕门窗冬瓜梁、小桥流水环村绕”的古镇风貌。沿街漫步,“吴氏旧居”、“百年邮政”、“聚贤中华老报馆”、“长临河民俗文化馆”等古建筑一一呈现。

“这里山水秀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长临古街,街面整洁,安静祥和,远离喧嚣,真是外出放松的好地方。”不少市民感慨道。老街两边,不少当地住户还在自家门前摆着小摊,木质手工艺品、剪纸、手工编织篮等精美的民俗手工艺品吸引着不少游客停下来观看。市民李银珍女士在精心挑选后,买了一个手工编织篮。她笑着说:“编织篮看着很精美,而且不贵就买了,平常出去买菜、买东西不用再准备塑料袋了,很环保。”

在聚贤中华老报馆,记者看到,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报纸。这个博物馆馆藏的500余万份报纸,反映着过去数百年间的故事。几名年长游客认真地阅读着报纸上的内容,讨论着报纸上发生的事情。“这个报纸报道着抗日战争。这些都是历史证据,我们要好好铭记。”一位市民说道。

雨后赏荷花近距离拍“大片”

经过前一日的一场大雨,龙栖地的荷花焕然一新。姿态万千的荷花、荷叶随风摇曳,散发出缕缕清香。趁着荷花花季没过,正是旅游拍照的好时候。免费直通车第二站来到了龙栖地湿地公园,带领大家近距离地接触万亩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鸣池水静,日照玉花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来到龙栖地生态湿地公园中的万亩荷花园,所有诗词里描绘的荷花场面,仿佛都在眼前。记者看到,在荷花池前,每位游客都停下脚步来,欣赏眼前难得一见的壮观荷花场景,纷纷拿出手机跟万亩荷花合影留念。

除了可以观赏,荷花还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尤其是香甜可口的莲子,更是受人喜爱。记者看到,旅游途中,不少游客买来景区内新鲜摘取的莲子,边吃边欣赏风景。刚买了一大袋新鲜莲蓬的市民何女士说,“平时我就很喜欢吃莲子。龙栖地的莲子还挺甜的,就多买了些,带回去也给家里人尝尝。”

如今荷花盛开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此次旅游直通车中,记者看到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程赶来一睹荷花风采。当发现有水滴在荷叶上得意地滚动,荷花更显娇艳欲滴,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荷花凋谢前的绽放盛宴。“赶紧多拍几张,否则就要再等一年了。”有市民打趣地说道。

今年五十多岁的刘建国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今天来到龙栖地,除了单反相机,他还带着数码相机,可谓是“长枪短炮”齐上阵。“去年就曾来这里拍荷花,图片投稿还获得了三等奖。今年趁着荷花还没凋谢,再来拍一次图片,希望还能得一次奖。”他笑着说道。

逛李鸿章享堂了解农俗知识

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李鸿章,就必须到李鸿章享堂来亲自感受一下。此次免费旅游直通车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合肥市合裕路南侧的李鸿章享堂。

李鸿章享堂作为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首选的旅游景点。在李鸿章享堂,大家聆听这位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的同时,还能参观《江淮地区农俗陈列》,学习了解农俗知识,感受合肥的风土人情。

龙骨水车、耧车、水田犁、斗笠蓑衣……一进入《江淮地区农俗陈列》的展馆当中,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具。据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省自古为农业大省,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江淮儿女根据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作为农业技术“物”的形态——传统农具,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耧车是干什么用的啊?”“龙骨水车为什么叫‘龙骨\’呢?”“鼓风车是用来干嘛的?”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农具,同行的小朋友们好奇心大起,一个接一个地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说,“耧车是用来播种的。”“龙骨水车因其形状奇特,所以被称为‘龙骨\’。”“鼓风车是用来分离粮食杂质的,可以把稻谷的壳吹走,留下谷粒。”

记者看到,在李鸿章享堂的仓房里,较为详细地展现了江淮农耕民俗文化的源流,农耕器具、粮食生产加工储存、炊事饮食、传统运输、地方习俗、纺织刺绣、工匠工具、生活器具,应有尽有,构建了一幅江淮农耕民俗文化的全景图。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先辈们的生活痕迹,成为展示当地民风、民俗、民情的真实写照。

“出来玩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这样的旅游很值得。”一名家长告诉记者,通过参观农俗展,能让孩子了解过去江淮地区农民经常使用的农具,开阔眼界。

晨报星级记者周坤/文李福凯/摄实习生郭金帅李金昭

新闻推荐

消防车送“爱心水”

连日来,持续高温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位于肥东县孙马圩村内的井水已经干涸了十天。8月7日,合肥消防支队瑶海中队了解到孙马圩村缺水、干旱的情况后,立即派运水车前往该地区送去近40吨生活用水,缓...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